匈牙利作家克拉斯诺霍尔卡伊·拉斯洛获诺贝尔文学奖,代表作《撒旦探戈》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10-09 22:47:00
北京时间10月9日晚19点整,2025诺贝尔文学奖在斯德哥尔摩公布。匈牙利作家克拉斯诺霍尔卡伊·拉斯洛(László Krasznahorkai 匈牙利人姓名采用由姓氏和名字构成的两节结构,其排列顺序为姓在前、名在后,与东亚命名传统一致,在欧洲范围内属于独有特征。)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表示:“以表彰他引人入胜且富有远见的作品,这些作品在世界末日般的恐怖之中,重申了艺术的力量”。
克拉斯诺霍尔卡伊·拉斯洛是匈牙利当代最重要的作家之一,2015年曼布克国际奖得主,囊括了包括科舒特奖、共和国桂冠奖、马洛伊奖、尤若夫·阿蒂拉奖、莫里茨·日格蒙德奖、阿贡艺术奖在内的几乎所有重要的匈牙利文学奖项,并于2014年获得美国文学奖。他1954 年出生在匈牙利东南部的久洛小镇(Gyula),该镇靠近罗马尼亚边境。他的首部小说《撒旦探戈》(Sátántangó)就以类似的偏远乡村为背景,这部作品在匈牙利引发文学热潮,也成为他的成名作。
小说以极具感染力的笔触,描绘了匈牙利乡村一座废弃集体农庄里一群贫困居民的生活。寂静与期待笼罩着一切,直到所有人都以为早已离世的魅力人物伊里米亚什(Irimiás)和他的同伙佩特里纳(Petrina)突然现身。对等待的居民而言,两人仿佛是希望的使者,又或是末日审判的预兆。书名中提及的 “撒旦元素”,体现在他们的奴性道德观以及骗子伊里米亚什的虚伪做派中 —— 这种虚伪既极具欺骗性,又能操控人心,几乎让所有居民都陷入困惑与纠缠。小说里的每个人都在等待奇迹降临,但这种希望从一开始就被书中引用的卡夫卡格言所打破:“倘若如此,我越是等待,就越会错失它。”1994 年,这部小说还与导演贝拉・塔尔(Béla Tarr)合作,被改编成一部极具独创性的电影。
《撒旦探戈》的中译本由译林出版社引进,余泽民翻译,在译者序中余泽民将这部作品评价为:“翻译完这本小说,我感觉从人间到地狱里走了一遭。绝望之后的绝望,没有人能逃出书中描绘的泥泞世界。”
美国评论家苏珊・桑塔格(Susan Sontag)将克拉斯诺霍尔卡伊誉为当代文学的 “末日叙事大师”,这一评价源于她阅读了作家的第二部作品《反抗的忧郁》(Az ellenállás melankóliája),在这部作品中,故事发生在喀尔巴阡山脉山谷间的一座匈牙利小镇,一场狂热的恐怖幻想在此上演,戏剧冲突较前作更为激烈。从开篇起,读者便会跟随毫无魅力的普夫劳姆夫人(Mrs Pflaum)一同陷入令人眩晕的紧急状态。不祥的征兆无处不在,而推动情节发展的关键事件,是一个诡异的马戏团抵达小镇 —— 马戏团的核心展品是一头巨型鲸鱼的尸体。这一神秘又骇人的景象引发了极端势力的行动,暴力与蓄意破坏行为随之蔓延。与此同时,军方无力阻止混乱局势,为独裁政变埋下了隐患。克拉斯诺霍尔卡伊运用如梦似幻的场景与荒诞怪异的人物塑造,巧妙描绘出秩序与混乱之间的残酷对抗,无人能逃脱恐怖的影响。
在小说《战争与战争》(Háború és háború)中,卡撒兹纳霍凯将目光投向匈牙利本土之外:谦逊的档案管理员科林(Korin)在人生的最后阶段,决定从布达佩斯郊区前往纽约,渴望能短暂地站在 “世界中心”。此前在档案馆工作时,他发现了一部异常优美的古老史诗,内容关于返乡的战士,他希望能让这部作品为世界所知。在这部小说中,卡撒兹纳霍凯的散文风格逐渐形成特色 —— 句式流畅,长句迂回曲折且不带句点,这成为他标志性的写作手法。
《战争与战争》以其连贯的流浪汉小说风格,为后续的鸿篇巨著《温克海姆男爵归来》(Báró Wenckheim hazatér)奠定了基础。男爵身败名裂后,从流亡多年的阿根廷启程返回匈牙利,希望能与自己无法忘怀的青梅竹马重逢。不幸的是,在归乡途中,他将自己的命运托付给了狡诈的但丁(Dante)—— 这个无赖被塑造成 “邋遢版桑丘・潘沙”(塞万提斯《堂吉诃德》中角色)。小说的高潮段落(在很多方面也是喜剧亮点),是当地居民为男爵准备了一场热烈的欢迎仪式,但这位忧郁的主人公却不惜一切代价想要逃避。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沈昭
校对 朱亚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