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文娱

书超江苏|标新立异“扬州八怪”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09-29 13:16:00

在南京艺术学院教授、博导朱友舟看来,扬州八怪标新立异、追求个性的表现,对今天还是很有启发性。

他说:所有的字体演变都是渐变的,等到了唐代,书法演变结束了,字体演变也结束了,大家也就只能去挖掘其中的风格,也就是书法家个人对字体、对书体的演绎与理解。破体书从春秋到唐代都一直存在,到后来的清代扬州八怪的艺术创作,他们本身的“破体风”也是很有特点。因为它是一个资本市场的产物,它是当时的一些商人,一些老板喜欢的有个性的东西,而恰恰这些人,都是在扬州这个地方。为什么会集聚在扬州?因为有市场。当时的帖学大家,譬如王文治、梁同书、翁方纲、刘墉等人,是正统。扬州八怪他们的书法跟馆阁体这些正统的书法相比,是全然不同的,也就是说他们很有个性。有的是在笔墨上非常有个性,比方说金农;有的则是在书体上面做一些六分半的杂糅,譬如郑板桥。你看郑板桥的书法里,有隶书,有楷书,有行书,还有草书。他将这五种字体在同一幅作品里边进行杂糅,所以叫“乱石铺街”。他甚至把这个画竹子的一些笔法都用到书法里,所以他的书法就是一种有意识的标新立异,所以有句话叫“标新立异二月花”,郑板桥就是要表现出那种惊世骇俗的这种东西。

但实际上,郑板桥乃至扬州八怪的书法字体看上去确实是不自然的,但是也确实是有个性的,也是非常有表现力的。而且在视觉方面,它也是一种冲突,是表现一种冲突、一种戏剧性的效果。它不是表现一种和谐中庸,而是走极端。所以我觉得在追求个性的当代社会,他们的书法——譬如郑板桥的六分半书更应该有它的价值所在,因为它就是追求一种个性,追求一种表现,追求一种标新立异。所以对我们现在应该还是有启发性的。

通讯员|王页 石瑾怡 任喆如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沈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