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文旅

伟大的胜利·铁血丰碑耀江淮㊶|抗战时期刘毓标、赵倩夫妇的笔记本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08-07 22:25:00


这是抗战时期刘毓标、赵倩夫妇用于记录他们工作和生活的笔记本。其中,刘毓标将军的日记本记录了1938年新四军组建前后的经历,其夫人赵倩的战地日记则记录了从1941年到1951年工作、生活的相关情况。2015年4月1日,两本笔记由刘毓标子女捐赠给新四军纪念馆。2016年12月21日,经江苏省文物局组织的文物鉴定专家组鉴定,这一对笔记本被评定为国家二级文物。

刘毓标同志1927年4月参加革命,1928年加入共青团,1930年转入中国共产党,1934年参加红军。抗战时期,历任新四军一支队总务科科长、抗大五分校政治部副主任、新四军直属政治处主任、五十二团政委、抗大八分校政委、津浦路东军分区副政委。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刘毓标同志是曾经战斗在盐阜大地的老一辈革命家,是新四军中的代表人物之一。

通过刘毓标长子刘华申介绍,父亲的笔记本是他在新四军刚刚组建时所写。此后,刘毓标追随陈毅以及新四军一支队挺进苏南、开辟茅山根据地,后又来到盐阜老区。

母亲赵倩所写的笔记本,是抗战时期父亲赠送给母亲的。赵倩同志出生于上海的一个工人家庭,1938年参加了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人救亡协会”,领导工友开展罢工斗争。1940年12月离开上海前往苏北盐城参加新四军,进入华中抗日军政大学学习。1941年2月入党,5月任抗大五分校女生队副队长,组织学员们参加学习训练。

刘毓标当时任抗大五分校政治部副主任,两人在干训队学习期间相识。1941年6月,刘毓标调到新四军后方政治部工作。临别前,他向赵倩赠送了这本日记本。次日,赵倩开始记录那段令人难忘的岁月,这本日记的扉页还写有刘毓标写给赵倩的期许和共勉话语:

共产主义者必须以马列主义的理论来确定与坚强自己为人类解放事业奋斗到底的决心,同时要在不断的革命斗争中锻炼自己。

为此,必须从理论上去努力学习,从工作中去追求经验,从思想上去检讨自己。

再会吧!!!

这段勉励的话语,表达了刘毓标对赵倩的爱慕、鼓励以及对抗战胜利的渴望,这本日记本也成为了刘毓标和赵倩的爱情信物。1941年7月21日,因为日寇“扫荡”,赵倩跟随抗大队伍乘船离开盐城。由于信息不畅,刘毓标一度以为赵倩在反“扫荡”中牺牲。直到1941年9月份,二人才在阜宁停翅港新四军军部相遇。生死重逢,悲喜交加。不久,经组织批准,刘毓标与赵倩在停翅港结婚,成为革命道路上相濡以沫荣辱与共的坚贞伴侣。

刘毓标、赵倩在盐城相知、相恋、战斗、生活,这对笔记本,是抗战历史的见证,记录着新四军革命前辈的烽火人生。日记展现了老一辈革命家为了民族解放和国家富强而英勇奋斗、追求真理、不怕牺牲的崇高情怀;书写了刻骨铭心战友情,军民鱼水情和战地黄花中革命者的纯真爱情;记载了新四军在党的领导下,由小到大,由弱到强,战胜强敌,建设祖国的光辉历程,具有缅怀先烈,坚定信念,教育后人的积极意义。



撰稿人:潘麟之

以上资料由新四军纪念馆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