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高中生足球比赛为什么能吸引28018名现场观众?
来源: 我苏客户端
2025-08-08 14:26:00
8月6日晚,苏州市体育中心,2025“省长杯”江苏省青少年校园足球联赛高中男子组冠亚军决赛(第二回合)在苏州市体育中心举行,这是一项学生赛事,也是一场社会广泛关注、全民热情参与的青春盛会。
28018名观众见证青春对决
当晚的比赛由苏州吴县中学对阵南通海安博文高级中学,两支队伍在去年就曾会师决赛,实力相当,颇具看点。最终,吴县中学以总比分5:3战胜对手,成功卫冕。现场,省长许昆林为获奖队伍颁奖,省委副书记、苏州市委书记刘小涛也来到现场观赛,为少年们加油助威。据统计,现场2万多名观众大多是自主购票前往观战。阵阵加油声中,这场校园对决打出了“职业级”的比赛氛围,也展现出江苏校园足球的影响力。
“苏超”升温 “苏小超”接棒
本届“省长杯”高中男子组总决赛,某种程度上也是“苏超”热度的自然延续。自“苏超”联赛开赛以来,话题不断、热搜频上,即便进入短暂歇赛期,球迷的热情也未降温。吴县中学与海安博文高中的巅峰对决,顺势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
值得注意的是,“苏超”516名注册球员中,有275人来自教育系统,占比超过五成,其中就包括来自这两所决赛学校的代表性球员。吴县中学为苏州队输送了陈开忠、寇程、陆子皓、赵文锦、郭昊、左骏杰6名球员,如今这6位“苏超”小将悉数回归校园赛场,再披战袍,为“苏小超”而战。另一边,海安博文高中也在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联赛中跻身全国前六,为江苏校园足球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他们不再是球场边缘的“无名之辈”。球衣上的号码、进球后的呐喊、一次次精准的团队配合,都被越来越多的目光看见、记住。江苏校园足球,正融入这股“全民足球热”的洪流之中,成为社会体育热潮的有力承接者与生力军。
草根是起点 青训是答案
“省长杯”自1997年正式启动以来,历经28年发展,已实现省市县校全贯通、大中小学全覆盖,每年参与学生超100万人次,成为推动全省青少年足球运动普及与提升的重要平台。2025“省长杯”江苏省青少年校园足球联赛(中小学组)设小学男子、女子甲组,小学男子、女子乙组,初中男子、女子组,高中男子、女子组共8个组别,162支代表队共3009名领队、教练员和运动员参加,历时4个月进行472场比赛。
与此同时,江苏校园足球的根基也在不断夯实。目前,全省已建成2785所全国足球特色学校、376所足球特色幼儿园,以及14个试点县区、6个“满天星”训练营和2个试验区,构建起从幼儿园、小学、中学到高校的全链条发展架构。
在这张庞大的青训地图中,南通海门珂缔缘足球俱乐部是一块重要拼图。俱乐部从U8到U19共设12支梯队,签约球员近300人,训练、住宿、教育实现全链路覆盖,训练体系与升学通道同步推进,构建起一条“学业与足球”双轨并行的成才路径。球员不再面临“踢球就得牺牲学业”的传统困境。如今,珂缔缘已向三级职业联赛输送37名球员。在今年的“苏超”南通队这支平均年龄只有20岁的年轻队伍里,39名球员中,有35人来自珂缔缘。这些数字,是体系化投入的直接回报。
“不是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梅西,但每一个热爱足球的孩子,都值得被认真对待。”青训的意义,不是押宝天才,而是培养完整的人。
看见“苏超”的后劲儿
苏超火了以后,很多人问:热度能持续多久?“网红”之后,是不是热退人散?这场“苏小超”决赛给出了答案:热度是可迁移的,情感是可延续的,体系是可接力的。
球迷的视线并没有随着“苏超”歇赛而散去,而是顺理成章地投向校园赛场。球员的状态也在双赛场中稳定切换,既代表城市队出战联赛,也不缺席校队的关键时刻。舆论的参与热情,依旧围绕这些熟悉的名字、持续延展。如果说“苏超”为江苏足球打造了一个热闹的外部舞台,那“苏小超”则证明了内部土壤的深厚与丰盈。 一个热度能外溢、结构能内生的足球系统,才能健康生长。
今年1月,日本第103届全国高中足球锦标赛决赛在东京国立竞技场举行,数万人现场观战,热度非凡。而昨晚,28018人涌进苏州市体育中心,为一场高中赛事呐喊。28018人不仅见证了一场冠军争夺战,更见证了一个体系的有序运转。
这是一个清晰的信号,江苏校园足球在社会层面,正在“入场”:从一张课桌、一场训练、一位愿意坚持的少年、一位愿意陪伴的家长、一名愿意买票的球迷开始,逐渐汇聚成热浪。
记者 | 江苏广电总台荔枝新闻中心
夏雨
编辑 | 江苏广电总台荔枝新闻中心
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