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少年志

傅抱石纪念馆里的“美育之约”:向美而行,与“新金陵画派”零距离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09-08 22:01:00

2025年7月中旬起,江苏省美术馆“向美而行·以艺润心——江苏省美术馆与公众艺术零距离”公教项目的“新金陵画派”艺术科普展走进傅抱石纪念馆,配合该馆长期陈列的“往事如昨——傅抱石先生故居史料展”,一同向公众开放。

为了普及“新金陵画派”知识,给观展带来更好的体验感与获得感,9月5日下午,江苏省美术馆公教部联合江苏省国画院傅抱石纪念馆、江苏省书画研究会共同举办的面向老年书画爱好者的“傅家有约 ——与新金陵画派九老跨时空的一场雅集”在傅抱石纪念馆温情开启。大家在热烈专注的氛围中,循着笔墨印记,共同追溯“新金陵画派”的艺术脉络。

专题讲座,馆长解码“新金陵画派”里的时代气韵

活动现场,傅抱石纪念馆馆长黄戈带来《傅抱石与新金陵画派》专题讲座,以生动叙事为在场观众铺展画派的历史长卷。他从1957 年江苏省国画院筹备委员会成立的萌芽讲起,细数1960 年画院正式诞生后,傅抱石率团从南京出发,到各地写生,开启的两万三千里写生壮举 —— 三个月间遍历六省一市,让笔墨追随山河的足迹;再到1961年《山河新貌》画展引发的巨大反响,见证“新金陵画派”之名响彻中国画坛的历程。

随后,黄戈馆长深入解析傅抱石的艺术理念与创作实践。他特别讲解“抱石皴”的名词概念和历史渊源,阐释“皴法”在傅抱石绘画中的突破:“皴法本是笔法的一种,后发展为独立技法,如披麻皴、斧劈皴等,而傅抱石将客观山石性状与主观情感相融,创‘抱石皴’,让山水画迸发生命张力。” 谈及笔墨创新,黄戈引用傅抱石观点:“画是不能不变的,时代、思想、材料、工具都在推动变革,中国画需要注入‘温暖’,让传统焕发新动能。”

作品赏析,“艺术盒子”架起与经典的零距离桥梁

讲座结束后,书画爱好者们在江苏省美术馆公教部老师的导览解说下,共同参观了“新金陵画派”艺术科普展。展中精选傅抱石《虎踞龙盘今胜昔》《芙蓉国里尽朝晖》、宋文治《长征第一关》《山川巨变》等“新金陵画派” 经典作品,通过灵活可变的“艺术盒子”展览形式,搭配详尽的生平简介与创作背景,让观众直观感受大师笔下的时代气象。

“黄馆长的讲座深入浅出,从画院发展到国画创新,从技法科普到大师趣事,让我们受益匪浅。” 南京市老干部局文化艺术协会会长、江苏省老年书画研究会兰园分会会长颜彬感慨道,“在傅抱石纪念馆里看这些画,听这些故事,就像走进了大师的书房,通过‘艺术盒子’科普展,真正感受到了艺术的温度。”

据了解,“艺术盒子”是江苏省美术馆“向美而行・以艺润心 —— 与公众艺术零距离”项目的重要载体。该项目作为江苏省美术馆党建与美育深度融合的特色品牌,聚焦“新金陵画派”和“水印木刻”两大江苏代表性艺术流派,主要面向中小学师生群体,机关、企业、社区、医院等单位受众,核心理念是让艺术走进大众的日常学习和生活,通过美术馆与公众的互动,促进大众与优秀文化艺术的零距离接触。此次“艺术盒子”走进傅抱石纪念馆,更让老年书画爱好者得以近距离触摸经典,践行“艺术与公众零距离”的初心。

少年志编辑 丁玲

摄影/摄像 罗皞

校对   朱亚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