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少年志

震撼!淮安青少年组团观看《南京照相馆》:“侵华日军越想抹去的,我们越要记得!”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08-22 20:58:00

没有笑声,没有掌声,没有映完即散场;静默、静默、还是静默。当摄影师镜头扫过观影席,一双双泪眼被定格。8月21日晚,由新华报业少年志融媒平台策划的《南京照相馆》青少年专场观影活动在淮安市幸福蓝海国际影城举行,50组亲子家庭(100人)共赴这场特殊的观影活动。

映后微课

电影与书籍同为历史“作证”

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电影《南京照相馆》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期间南京的一家照相馆为故事发生地,再现了普通市民在至暗时刻的觉醒与抗争。“悲愤!”江苏省清江中学学生杨汀毅这样形容自己的心情,影片结束字幕升起,抗战胜利的喜悦让他感到慰藉与庆幸。随后,映后15分钟的微课堂,让这段发生在南京的残酷历史与淮安孩子建立了更深的共鸣。

“如果说淮安与南京大屠杀存在的一些联系,这里不得不说到一个人,就是写下了《南京大屠杀》,打破了西方世界关于南京大屠杀长达60年之久的沉默,祖籍在淮安市淮阴区的张纯如女士。”张纯如纪念馆宣教部副主任刘卉的分享声量不大,却掷地有声。她特意将这本书的中英日译本都带来现场,结合《南京暴行——被遗忘的大屠杀》中的珍贵史料,讲述了张纯如跨越国界揭露历史真相的艰辛。“2007年,一家日本出版社终于承诺:愿意一字不删一字不改出版《南京大屠杀》原作。可惜,张纯如在世时没能见到。”

刘卉表示,电影《南京照相馆》和张纯如的《南京大屠杀》虽然载体不同,但都是记录历史、链接现实的桥梁,为青年一代带来了深刻的启示,希望同学们也能如张纯如所说:相信一个人的力量,坚定理想信念,用自己所学建设更强大的祖国!

执笔抒怀

“侵华日军越想抹去的我们越要记得”

当照片穿过战火,电影跨越时空,让课本中的文字变得更加鲜活,孩子们更能了解先辈的勇敢与无畏,更知和平时代的珍贵、吾辈自强的意义。“大好河山,寸土不让”“强国有我,吾辈自强”“希望世界和平”“铭记历史教训,珍视和平环境”……微课结束之后,一张张写满了观影感受的和平鸽“心愿卡”载着孩子们的心愿递到记者手中。

不少孩子被影片中普通人的人性闪光所打动,也有许多孩子是来影院“二刷”的。“还好有照片(作证),虽然是黑白的。侵华日军越想抹去的,我们越要记得。”作为“二刷”的观众之一,淮安市新安小学六年级学生,同时也是2025年江苏省“新时代好少年”的夏添这一次留意到更多的细节:逃难的人民手里拿着的是鸡鸭鹅、爸爸妈妈带的是孩子、普通民众在民族大义面前的自我牺牲与希望的延续……这些都是令她无数次潸然泪下的原因。

题材凝重,家长带孩子来观影前是否有所担心?江苏省清江中学高一学生谭朱菲的爸爸果断摇头:“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都应该铭记历史、正视历史。观影时我就坐在女儿身后,看到她哭鼻子,相信今天的观影能让她汲取到向上的力量。”

“看完电影,也许不必长篇大论地说教。”刘卉觉得,家长们可以试着给孩子更多的时间和空间,随着他们的成长,用所见、所思、所感,建立起自己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历史观。

线下感悟线上发表

《南京照相馆》观影微感悟征集中

据悉,此次观影活动是光影里的传承·《南京照相馆》青少年融媒推广系列活动的内容之一。该系列活动鼓励学生通过专场观影、微感悟征集、主题分享及历史现场实践打卡等形式,鼓励孩子们走进影院观看影片后,以文字形式记录内心感悟,也可以重走历史现场,用照片打卡今昔变化。

值得一提的是,见证不能忘却的历史・《南京照相馆》青少年观影微感悟征集活动现已在少年志APP上线。与传统征文不同,本次征集在内容和形式上均打破限制,例如,学生可写下“给影片主人公的一封信”,通过跨时空对话向影片中的英雄致敬;可结合片中童谣元素创编“和平童谣”,用童真笔触诠释新时代的和平理念;也可抒发对历史教训、民族觉醒、和平价值的理解与思考等。

过程中,少年志融媒平台将精选部分作品,在见证不能忘却的历史·《南京照相馆》青少年融媒推广专区进行展播推广,让“珍爱和平、珍惜当下”的种子在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

现场统筹 丁玲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贺东婷

摄影 罗皞  视频 庄建剑


校对 陶善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