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岁半男孩误服纽扣电池,食道被腐蚀、穿孔!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09-01 18:39:00
好奇心是孩子们探索世界的钥匙,但这把钥匙有时开启的却是危险之门。纽扣电池因其酷似“糖果”的外表,成了威胁儿童的“隐形杀手”。近日,美国一宗6岁幼童误吞纽扣电池的判决案,再次敲响警钟。专家提醒,孩子误吞纽扣电池后的处置必须分秒必争,不容等待。
今年5月,南京儿童医院消化科就接诊了一例误服纽扣电池的男孩。1岁半的宁宁突然出现了呕吐、拒绝进食的情况,家长发现玩具中的电池不见了,才意识到可能误吞了纽扣电池,便立即送往医院。在南京儿童医院,消化科行急诊胃镜取出了卡在食道的电池,但孩子的食道已经被电池释放的化学物质腐蚀并穿孔了。
消化科练敏副主任医师介绍:“经过全面的问诊,患儿误吞电池的时长大致已有10小时左右,对食道已造成不可逆的损伤。电池取出后我们通过禁食、引流抑酸,空肠营养支持让食道得以休整;大约两周后造影发现灼伤的食道因瘢痕形成狭窄,导致吞咽困难。后续我们又多次进行食道扩张治疗,尽可能恢复食道功能,目前孩子仍在治疗中。”
据悉,南京儿童医院每年都会接诊超过20例因误吞纽扣电池就医的患儿,而各类异物误服(吞)的患儿总数达百余例,此类意外在寒暑假及节假日期间尤为高发。专家着重提醒,生活中务必妥善收纳家中细小物品及危险品,切实履行好监护责任。特别是纽扣电池、磁力珠、缝衣针、强酸强碱类清洁剂和药品等,一旦误服会在短时间内造成严重损伤,甚至危及生命。
》》》延伸阅读:为何这个“小圆片”危害这么大?
危害篇:纽扣电池可能造成哪些严重危害?
【食道损伤】纽扣电池被误吞卡在食道后,就像启动了一个“微型电烙铁”。电池正负极会通过湿润的人体组织形成电流,并泄漏强碱性液体,造成化学烧伤、电烧伤等多重打击!
通常来说,灼伤在电池吞入后15-30分钟内就开始发生,超过6小时就可能导致食道严重烧伤、穿孔,甚至永久性损伤。部分损伤严重的患儿需要手术切除部分食道,还有部分患儿因食道瘢痕可导致终生无法正常进食!
【鼻腔损伤】有些低龄幼儿会将小号的纽扣电池塞入鼻腔,电池与鼻内粘液同样会发化学反应,几小时就可腐蚀鼻腔,导致鼻中隔快速坏死和穿孔,甚至有可能造成永久性面部畸形和功能损伤。
识别篇:如何快速识别误吞的危险信号?
孩子误吞或塞入纽扣电池可能会出现以下症状:
1、呕吐、食欲不振,呕吐物中可能出现黑色液体;
2、大孩子主诉胸痛、腹痛,小宝宝哭闹不止,不易安抚;
3、也可出现低热、咳嗽等,症状与呼吸道感染非常相似;
4、如电池塞入鼻腔,会出现异常分泌物。
如出现以上症状,家长应立即检查环境中是否有纽扣电池被拆卸或缺失。
就医篇:如怀疑孩子误吞纽扣电池家长该怎么做?
不要尝试自行取出,不要催吐或喂食喂水,不要犹豫,不要等待,第一时间前往医院急诊处理。如果您知道电池的型号,也请带来医院提供给医生。
误服纽扣电池后数十分钟损伤开始,6小时后损伤将不可逆,因此一旦发现孩子误服纽扣电池,请尽快前往医院。
TIPS:
家长必记“三个绝不”+唯一选择:
绝不催吐! →避免二次灼伤!
绝不吃喝!→加速电池放电!
绝不等待!→内部烧伤肉眼看不见!
唯一选择:立即送孩子上医院!
预防篇:如何预防纽扣电池可能带来的悲剧?
1、立即排查家中所有使用电池的设备,如电动玩具、有声书、遥控器、汽车钥匙等,是否存在电池能被轻易取出的情况,如存在电池能被轻易取出,家长应立即采取措施进行加固,例如可使用胶带进行捆绑;
2、定期检查所有使用电池的设备,确保电池盖足够牢固,孩子不能轻易取出电池;
3、备用电池和废旧电池要妥善保管,尽量放在孩子接触不到的地方;
4、对孩子进行安全教育,强调电池等小零件的危险性,提高孩子的安全意识。
通讯员 张艾萱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吕彦霖
视频 吕彦霖
校对 盛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