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节,致敬医者!句容人医用劳模故事诠释 “健康守门人” 担当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08-19 15:28:00
扬子晚报网8月19日讯(通讯员 宋亚君 记者 万凌云 姜天圣)值此第八个中国医师节之际,围绕“德馨于行 技精于勤”年度主题,8月18日下午,由句容市卫健委、句容市人民医院共同主办的劳模事迹宣讲会在句容市人民医院报告厅隆重举行,以弘扬新时代医卫职业精神,致敬平凡中的不凡。
现场
会议由句容市人民医院党委书记蒋雪平主持。特邀全国劳动模范、镇江京口花山湾社区卫生服务站主任杨凌作先进事迹报告。句容市卫健委主任万笑,市劳模协会会长沈春雷及劳模团队,市直医疗单位主要负责人,及句容市人民医院全体院领导、中层干部、治疗组组长、医护骨干等共同参会,聆听榜样力量。
会议伊始,万笑在致辞中向全体医师致以节日问候与崇高敬意。她充分肯定句容人医在守护人民健康中的贡献并表示:“劳模精神是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灯塔。广大医务工作者当以杨凌同志为镜,践行‘德馨于行、技精于勤’,在平凡中铸就卓越,为健康中国建设注入不竭动力。”
杨凌
报告厅内,杨凌一个个饱含温度与深情的真实故事,成为“百姓贴心人”的生动注脚,让在场同仁数度潸然泪下,掌声如潮。
这样的“小医生”,是居民深夜无助时最想拨通号码的人,是独居老人窘迫时最信赖的依靠,是孤独心灵最温暖的港湾。她是居民口中的“百姓贴心人”,是患者心中的“最美社区医生”,在儿子眼中,她则是“会看病的居委会大妈”,而她自己,只想做一名让群众喜爱的社区医生。
现场
蒋雪平在总结讲话中致敬杨凌主任,并发出全院动员令:1.深学细悟“德馨于行”的崇高境界:杨凌同志是“德馨于行、技精于勤”的鲜活典范。她的“小医生”定位与“五心”实践,生动注解了新时代医卫职业精神。2.躬身践行“五心”服务真谛:全院职工要对标劳模,将“爱心、精心、诚心、耐心、恒心”融入诊疗全链条。像杨凌那样,做“会看病的贴心人”,用精湛技术服务患者,以高尚品德温暖人心。特别要学习她“把患者当亲人”的赤诚之心和不计得失、不辞辛劳的奉献精神。3.坚守初心勇担使命:时刻铭记医者誓言,精进医术、优化服务、提升质量,将学习成效转化为守护人民健康的扎实行动,为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与健康中国建设奋力前行。
宣讲会圆满举行,句容市卫健委领导的关怀、市劳模协会及各医疗单位的参与,为活动赋予更深意义。杨凌主任以“小医生”的谦逊姿态,活成了一束照亮社区、温暖杏林的光。这束光,必将激励全体医务工作者在守护人民健康的征程上,步履铿锵,再书华章!
链接:
“小医生”的大境界:五心铸就“百姓贴心人”
“我只是一名‘小医生’。”宣讲中,杨凌主任谦逊开场,却用扎根社区二十余载的坚守,诠释了何为“合格医者”。
她以《践行新时代医卫职业精神做合格医者》为主题,通过“我是谁”“我为什么学医”“我做了什么”“如何做合格的医者”四篇章,深情剖白医者初心。其中,“我做了什么”篇章,以一个个源自社区、饱含烟火气的鲜活故事,直击人心,生动诠释了“百姓贴心人”的深刻内涵。她把服务精髓凝练为“五心”真经:
爱心暖患:视患者如亲人,以温情融化病痛坚冰;
精心护康:于细微处见真章,精准把握每处健康隐患;
诚心立信:以赤诚之心搭建医患信任桥梁;
耐心解忧:不厌其烦倾听疏导,化解身心疾苦;
恒心坚守:数十年如一日,做社区居民健康的“守门人”。
“小张和小王夫妇,都是片区的精神疾病患者。在一次事故中,小张失去右腿,后又遭遇丧子之痛,夫妻俩都得了抑郁症,失去劳动能力。”杨凌缓缓讲述,我是上门送药时认识他们的,刚开始夫妻俩很排斥我,不理我。经过日复一日地上门看望,找人打扫屋子、给他们买菜做顿饭,他们慢慢接纳了我。我给他俩找了份在家糊纸杯的活。第一个月,人家给了500元工资,我自己掏了200元凑成700元,“骗”两人说:“这是你们的劳动所得”。夫妻俩很开心也很受鼓舞,第3个月两人就挣了1300元。杨凌说,后来还托在京口环卫所工作的亲戚,安排小王做一些清洁工作。如今,夫妻俩走出了抑郁症的阴影,能自食其力了。
社区一位胰腺癌晚期老人被断言仅剩一个月生命。得知这个消息,杨凌下班就赶到老人家中探望。感觉老人有强烈的求生欲望,她决心为老人点燃起生命的希望。杨凌和他约定,每日下午五点到服务站来“调理”。后来,老人每天下午5点准时到服务站接受心理疏导,三个月后,明显状态好多了。不幸的是5个月后老人因突发消化道大出血抢救无效离世。老人离世后,有一天店里送来一面绣有“最美社区医生”的锦旗,原来是老人在弥留之际订做的,却没来得及亲自送到她手中。
一名独居爷爷腹泻失禁、污秽满身,窘迫无助时,他想到的是杨主任。杨凌接到电话立即赶到家中,毫无嫌弃,以亲人般的爱心,帮助清理、更换衣物,安排服药后还熬了粥,直到老人露出笑容平安无事后才离开。还有一位独居奶奶深夜不慎摔倒骨折,第一个电话打给的不是子女,而是他们的“杨主任”。无论多晚,杨凌总是第一时间响应,这份爱心守护了无数老人的平安夜。
一名90多岁的老人在失去老伴后意志消沉,经常胸闷气喘。杨凌主动上门,发现老人痴迷根雕盆景。为了打开老人心扉,她利用业余时间,耐心学习根雕盆景知识。当她们能就共同兴趣深入交流时,老人眼中重新燃起了生活的光。这份耐心倾听、诚心陪伴,成为老人晚年最温暖的慰藉。
校对 胡妍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