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健康

八旬老人心脏告急,血管里“开山劈石”完成生命逆转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08-13 16:26:00

七月底,年过八旬的王爷爷被一阵突如其来的胸闷压得喘不过气,胸骨后及剑突下闷堵感挥之不去,冷汗瞬间湿透了衣衫。一周之内,这种疼痛折磨反复来袭,便在当地医院就诊。而急诊的检查对王爷爷来说犹如晴天霹雳:糖化血红蛋白高达10.5%,血糖控制糟糕,pro-BNP超过8000pg/ml,心肌损伤标志物TnI显著升高,心电图更是让人担忧——频发室性早搏、T波异常;而最令人揪心的是冠脉造影结果:冠状动脉严重狭窄,钙化如同钢筋水泥般坚硬,血管扭曲变形。

“钙化太重,支架进不去;年龄太大,基础病太多,搭桥风险太高……”当地医生无奈地摇头,老人似乎被推到了“悬崖边缘”。带着不甘与最后一丝希冀,家人带着老人来到南京明基医院心血管内科蔡伟副主任医师的门诊就诊,蔡伟副主任仔细研究患者病情,认为还有冠脉介入机会,遂收入院。

入院后,医院副院长、心血管内科主任李新详细分析影像资料后发现,虽然患者血管钙化程度骇人,但左主干尚未累及,这正是关键的突破口。在李新副院长主持下,心血管内科进行了深入的术前讨论,决定亮出“组合重拳”:冠脉内旋磨术——这柄精密的“金刚钻”,将以高速旋转的钻石磨头,一点点啃噬掉血管内那些顽固的钙化壁垒,为后续治疗开辟通道;震波球囊技术——如同在血管内引爆微型“冲击波”,震裂深层的钙化斑块,使血管重获弹性;最后才是支架的植入,为这条历经“开山劈石”后的生命通道提供长久的支撑。

手术日当天,王爷爷被推进DSA心导管室,局麻后,李新副院长、蔡伟副主任带领团队开始了长达2小时的血管重塑,最终,两枚支架被顺利输送至病变最严重的左前降支,稳稳释放撑开。当影像屏幕上清晰显示血流重新顺畅地通过那曾经几近堵死的血管时,导管室内凝重的空气仿佛瞬间被注入暖流,生命通道打开了!

“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冠脉有钙化。”副院长李新介绍说,钙化病变是冠脉介入治疗难以攻克的关键堡垒,“我们通过冠脉内旋磨联合震波球囊技术,消蚀并修饰钙化斑块及钙化结节,碎裂深层钙化环,提高了后续支架释放质量,达到理想的支架贴壁和膨胀效果,降低支架内血栓形成和支架再狭窄发生率,减少并发症。”

老人术后恢复良好。出院当天,他紧紧握住医护人员的手:“本以为只能等日子了,没想到还能再享几年清福,太感谢你们了!”从“判死刑”到重获新生,王爷爷的生命突围,是高龄复杂冠心病治疗领域一次值得铭记的技术亮剑。

通讯员 蒋佳佳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许倩倩


校对 陶善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