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摔个“屁股蹲”以为没事,一个月后半身不遂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08-13 15:53:00
近日,陈奶奶在家不慎滑倒,摔了个“屁股蹲”,当时身体无明显外伤,未觉明显不适,就没去医院做检查。一个月后,家人发现她反应比较迟钝,身体一侧也出现肢体活动不利。来医院检查,被诊断为慢性硬膜下血肿。
摔倒后的“没事”,可能是定时炸弹
南京市第二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医师李鸣介绍,陈奶奶这样的案例在临床上并不少见。老年人因脑萎缩,脑组织与硬脑膜间间隙增大,外伤可能导致脑表面桥静脉撕裂出血。受伤初期看似“没事”,因为只是小血管轻微撕裂,出血很少,但随着时间推移,出血缓慢增多、形成血肿,会逐渐压迫脑组织。若未及时干预,严重时可致命。值得注意的是,引起颅内血肿的外伤并不局限在头部,像陈奶奶这样腰骶部受到撞击,也可能诱发。
头上打孔治疗颅内出血,“小锥子”10分钟缓解症状
确诊后,李鸣为陈奶奶予以锥颅硬膜下血肿引流术进行治疗,硬膜下血肿引流术常规做法是在血肿最厚处头皮位置,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及骨膜,暴露颅骨,在颅骨上打孔,置管引流血液,整个手术一般需要二三十分钟。但陈奶奶93岁高龄,心肺功能不佳,全麻手术风险大,只能在局麻下完成操作。如何有效完成手术,又减少病人的痛苦呢?
李鸣主任决定采用锥颅的方法引流硬膜下血肿。具体操作:在头皮上挑开一约2-3mm小口子,然后手持特制的颅锥,尖端穿过头皮全层并穿透颅骨直达血肿腔,置入引流管,手术结束,与传统方法相比,手术时间大大缩短,一般只需要几分钟,大大减轻局麻患者痛苦。术后数小时,陈奶奶认知迟缓和半侧肢体活动不利明显改善。
摔倒后,警惕这些“温水煮青蛙”式症状
慢性硬膜下血肿,症状和“老年痴呆”或“脑梗”相似,容易被忽视,家有老年家属的朋友一定要注意,有外伤史且出现以下症状,及时就医排查。
1.颅内压增高:头痛、头晕、恶心、呕吐。
2.精神症状:记忆力减退、反应迟钝,如记不住事、算不清账;性格改变,如易怒或淡漠,家属常误认为“老了脾气怪”。
3.肢体障碍:一侧肢体无力、拿东西不稳,行走不稳,走路总往一边歪。
4.其他:大小便失禁、癫痫发作。
通讯员 朱诺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吕彦霖
校对 陶善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