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江苏 > 无锡

城市管理进社区 | 居民共议“家务事” 整修楼顶除隐患

来源: 无锡城管

2025-10-18 14:46:00

社区是基层治理的最小单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推动城市治理的重心和配套资源向街道社区下沉,整合审批、服务、执法等方面力量,面向区域内群众开展服务。”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倪虹提出“开展城市管理进社区,让管理、服务、执法资源直达基层。”

我市自2022年起全面推行“城市管理进社区”工作,并于2023年纳入市委市政府重点工作目标任务和重点督办事项,作为城市管理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持续推进。2024年,根据市委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红梅领航”计划,结合市政府物业管理水平全面提升行动要求,市城管局进一步拓展和延伸“城管进社区”服务范围,响应基层党组织“吹哨”,将社区居民急难愁盼化解在家门口。目前,全市共有1800余名城管执法和协管队员挂钩进驻到761个社区,累计在社区接办处置热点难点问题3.5万余件,有力推动城市管理融入社区基层治理。

近期,我们开设“城市管理进社区”专栏,聚焦民生关切,深入街头巷尾的治理现场,记录城管工作人员下沉社区、破解治理难题的实干瞬间,挖掘社区治理中的创新经验与暖心案例,展现身边环境的变化与生活的美好。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新江南花园,解锁楼宇之上的安心篇章。

新江南花园社区世代雅居楼顶弧度钢架作为小区标志性构筑物,已建成使用二十年。随着时间推移,该钢架结构长期经受风雨侵蚀,出现严重锈蚀、部分构件松动等安全隐患,曾经的“社区标志”已转变为“群众心病”。

针对这一突出问题,

梁溪区城管局深入贯彻落实

“城管进社区”工作机制,

以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为导向,

将楼顶钢架整治纳入重点治理事项,

积极探索基层治理新路径。

联动协同响应及时

梁溪城管主动融入社区治理网格体系,推动管理重心下移、力量下沉。清名桥城管中队与社区党组织、物业服务企业、居民代表共同构建“城管-社区-物业-居民”四方联动治理架构,通过明确各方职责与信息互通渠道,运行“社区吹哨、城管报到”的快速响应流程,确保问题能够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研判、第一时间启动处置程序,为后续整治工作奠定了坚实的组织基础。

广纳民意凝聚共识

当社区提出整治楼顶钢架的议案后,居民意见不尽相同。有人主张“一拆了之”,彻底消除隐患;有人则难舍二十年的情感记忆,希望保留这一社区标志。面对分歧,新江南花园社区联合清名桥城管中队组建联合工作组开展逐户走访,广泛征集居民意见;组织召开多次民主协商会,邀请市设计院专家参与技术论证,最终确定“保留主体、消除隐患、加固处理”的优化方案,保留钢架主体,仅拆除隐患部分,并对保留部分进行全面加固和防锈处理,实现历史风貌保护与安全隐患消除两全其美。

资源整合保障实施

面对施工方案制定、拆除队伍及经费落实等一系列具体环节,组织专业队伍现场勘查评估。同时,清名桥城管中队整合新江南小区党支部、红色管家等力量,多次牵头召开方案论证会,邀请业主代表、政协委员、设计专家等共同参与,不断完善施工方案,确保整治工作科学可行。方案经过四轮协商优化,最终获得全体业主认可。

精细管控确保安全

面对高空作业且地处闹区的复杂环境,严格监督施工方落实高空作业防护措施。施工队伍如同进行一场精密的“微创手术”,小心翼翼拆除锈蚀严重的部分,同时对保留结构进行加固和防锈处理,最大程度减少对居民生活的影响,确保了施工安全。当最后一道防锈漆涂刷完成,楼顶钢架焕然一新,既保留了熟悉的轮廓,又焕发出新的生机。

通过专业施工团队对锈蚀部位的拆除、主体结构的加固及全面防锈处理,楼顶钢架安全隐患得到根本性解决,居民安全感显著提升。同时,焕新工作秉持“修旧如旧”原则,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历史风貌有效保留,维护了社区居民的情感记忆和认同感。

新江南花园楼顶钢架隐患整治项目是“城管进社区”机制有效运行的生动实践,实现了基层治理问题的早发现、快响应、高效处置,城管部门与社区、居民之间的协作关系更加紧密,基层治理合力进一步增强。

坚持共建共治是核心。“城管进社区”工作机制充分发挥了部门专业优势与社区群众工作优势的互补效应,形成了问题共商、难题共解的良好治理格局。

注重民主协商是关键。在治理过程中充分尊重居民意愿,通过多种形式广泛听取意见,寻求治理最大平衡,确保了整治方案既符合安全要求又兼顾群众情感需求。

强化资源整合是保障。充分发挥城管部门统筹协调作用,有效整合专业技术、资金保障、施工力量等资源,为复杂社区治理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坚实支撑。

突出精细化管理是基础。坚持精准施策、精细作业、全程监督,确保整治工作安全高效推进,展现了新时代城市管理的专业化水平和责任担当。

来   源:无锡市城管局执法应急处 梁溪城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