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医生能力上限,省内首例微米级机器人血管吻合术成功开展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10-18 10:36:00
近期,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无锡市骨科医院成功开展江苏省首例“Kai”显微手术机器人辅助下皮瓣血管吻合术,显微外科机器人搭载2毫米七自由度仿生机械臂实现超微血管缝合。此次手术的成功,不仅标志着无锡九院在显微外科精准治疗领域迈入“机器人辅助”新时代,更以实际疗效印证了江苏省骨科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单位)的技术引领力。
工伤致肢体重创 高难度修复遇挑战
冉先生是一名工厂工人,因机器压伤致右腕大面积皮肤缺损、出血明显,赶往无锡九院急诊就诊。急诊诊断为右腕部正中神经、尺神经、尺动脉、屈肌腱损伤、断裂,右开放性桡腕关节骨折脱位,病情危急,面临手部活动功能丧失风险。
医院创伤骨科团队接诊后,迅速开展评估。党委书记芮永军指导:冉先生的治疗核心在于“精准修复创面+重建血管供血”——需从其身体其他部位取游离皮瓣移植至右手,同时完成毫米级穿支血管吻合。这一操作是显微外科领域的“精细活”,传统手术面临的难题是医生手部生理性震颤难以避免,可能导致血管吻合偏差。
为最大程度保障手术效果,团队决定启用“Kai”显微手术机器人,开展游离左股前外侧皮瓣移植修复右腕创面,这也是该设备在江苏省显微外科领域的首次临床应用试验。
机器人+多学科协作破解“亚毫米级”修复难题
手术当天,创伤骨科医疗组长、副主任医师刘军和助手薛源医师先通过CT血管造影三维重建技术,清晰定位冉先生左大腿股前外侧的穿支血管走行,为皮瓣获取划定“精准区域”。
核心操作阶段,“Kai”显微手术机器人展现出强大优势:其搭载的2毫米七自由度仿生机械臂,可通过3D高清外视镜将手术视野放大20倍,配合智能动态消颤技术,将操作精度控制在3-5微米;同时,机器人能实时监测血管张力变化,自动记录器械运动轨迹,确保每一针缝合的张力均匀、位置精准。
术后检查显示,移植皮瓣血运良好、颜色红润,毛细血管反应正常,未出现血管危象,皮瓣完全成活。
省级区域医疗中心推动前沿技术落地惠民
“这台手术的成功,不仅是技术的突破,更是‘以患者为中心’的实践。” 无锡九院党委书记芮永军表示,作为江苏省骨科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单位),医院始终致力于将前沿医疗技术转化为临床疗效,让患者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高水平诊疗服务。
据悉,无锡九院已有“天玑”、关节两台骨科机器人,此次启用的“Kai”显微手术机器人,其亚毫米级操作精度处于国际领先水平。无锡九院成为江苏省首个将该技术应用于临床试验的医院,不仅填补了省内空白,更为后续标准化手术流程建立、基层医生培训提供了宝贵经验。
通讯员 李亚冰 孙洁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季娜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