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记历史 砥砺前行丨无锡中院举办主题“青年法官论坛”
来源: 无锡市中级人民法院
2025-09-03 07:05:00
八十载悠悠岁月冲不淡中华儿女记忆深处的悲怆峥嵘,历史长河将永远铭记挽救民族危亡的砥柱中流。
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引导广大青年干警铭记伟大抗战历史,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在法治强国使命征途中牢记初心、砥砺奋进、铿锵前行,9月2日下午,无锡法院举办以“铭记历史担使命 砥砺奋进作贡献”为主题的“青年法官论坛”,全市法院51名同志参加,市中院党组书记、院长钱斌出席会议并讲话,市中院党组成员、政治部主任赵琰主持。
历史因铭记而永恒,精神因弘扬而弥新。10名主题发言人深情讲述了对历史责任、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的理解与感悟,对抗战精神的回望与思考,以及对人民司法优良传统的学习与传承。5名自由发言人带着现场感悟作即兴交流,分享了铭记峥嵘历史、传承红色基因、矢志奋斗向前的体会和决心。
任亚飞
无锡中院
刑事审判工作如同没有硝烟的战场,要求我们以“如我在诉”的初心履职尽责。我们手中的司法权来源于人民,必须用来为人民服务。要始终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审判理念,将司法为民、公正司法贯穿于工作的全过程、各环节。
黄枫怡
无锡中院
历史不仅是厚重的教科书,更是一种亟待被“转化”和“传承”的精神财富。我们的使命,正是要把抗战精神中蕴含的信念、勇气与情怀,转化为广大干警可感、可知、可践行的精神资源,做精神的传承者、故事的讲述者和价值的塑造者。
黄钰州
无锡中院
当我想起抗战时期,无数先烈为了“人民幸福”不惜牺牲一切,再看看自己手中的案卷、眼前的当事人,就越发觉得这份工作沉甸甸的——它承载着群众对公平的期待,更延续着先辈对“为人民谋幸福”的承诺。
冯趣炜
江阴法院
80年前,无数先辈用鲜血捍卫了国家安全和民族尊严,到如今,如何守护好这来之不易的和平,在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法治建设的同时为人民谋幸福、为国家谋发展,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这不仅仅体现在我目前所从事的环资和知产审判工作上,更体现在法院工作的方方面面。
赵晨怡
宜兴法院
抗战时期,无锡司法工作者在艰苦环境中坚持“马背上办案”,用简陋的纸笔记录案情,用双脚丈量公平正义的距离;今天,我们拥有了先进的智慧法院系统,办案条件得到了质的提升,但“吃苦耐劳、甘于奉献”的精神,永远不能丢、不能忘。
侯明瑜
梁溪法院
青年法官在对接社区治理的调解一线我认为就是新时代的“群众工作”。在这个战场中,我们可以深入社区化解民间借贷纠纷、物业纠纷、相邻权纠纷等接地气,且与人民群众密切相关的问题,梳理群众诉求清单分类击破。
邵新云
锡山法院
这个战争的胜利,不仅是一座镌刻人类正义胜利的历史丰碑,更是铸就了跨越时空、历久弥新的精神丰碑。这种精神,对于奋战在司法战线上的我们——法院青年干警,是永不枯竭的力量源泉和清晰明确的行动指南。八十年前,他们用血肉之躯在烽火中写下“生存”,八十年后,我们以青春之名在和平里续写“奋进”。
张蕊
惠山法院
回应当前从严惩治电信网络诈骗、遏制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增量的现实要求,用公平和正义守护烟火人间,用百分百的心力把本职工作做到极致,这就是对历史最好的告慰,对和平最坚实的捍卫。
徐业青
滨湖法院
我开始把焦虑拆解成具体的行动,在一步步推进中不仅找回底气,更懂得了 “坚守”的意义——先辈们靠 “越艰难越向前”的韧性赢得了战争,我们就要靠“办一起案件,解一个心结、守一份公正”的坚持守护好公平正义。
姜卉盈
新吴法院
以 “马锡五审判方式” 为镜,像抗战时期先辈们“依靠群众、发动群众”一样,用法律标尺丈量民情,用细致的工作化解隔阂,让“马锡五审判方式”的精神内核彰显时代价值。
纪念是为了铭记历史、砥砺初心,缅怀是为了弘扬精神、接续奋斗。市中院党组书记、院长钱斌动员和激励全体干警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论述,铭记波澜壮阔的抗战历史,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坚定担当党和人民赋予的新时代人民法院崇高使命,在新征程上奋力谱写司法服务保障中国式现代化无锡新实践新篇章。
要砥砺司法为民初心。厚植“如我在诉”意识,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新要求新期待,坚持“小案事不小、小案不小办”,不断提升公正高效司法、服务人民群众的能力和水平。
要彰显司法审判作为。主动把审判工作放到大局中思考,既聚焦案件办理做深做实“定分止争”,又聚焦服务治理抓深抓实“抓前端、治未病”。
要展示司法队伍形象。坚持以自我革命精神全面加强法院党的建设,推动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善始善终,努力锻造高素质的新时代法院队伍。
1945—2025,历史的丰碑永矗,不变的初心永续,无锡法院人将坚定不移把伟大抗战精神内化为对党忠诚、对法治信仰的坚守,以全面履职、勇于担当的实际行动服务大局、司法为民、公正司法,坚定不移把革命先烈为之奋斗的伟大事业推向前进。
来源:无锡中院教培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