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子晚报网
首页 > 新闻中心 > 江苏 > 无锡

全省已记录物种超半数在锡被发现过

来源: 无锡日报

2025-05-23 10:21:00

昨天(5月22日)是第25个国际生物多样性日,记者从市生态环境局举办的2025年“5·22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主题活动中获悉,随着近年来环境保护水平的持续提升,无锡地区的生物多样性展现更绚丽的图景,全省有记录的生物物种中,目前超半数在无锡安了家。

“黄腹山鹪莺叫声嘹亮,有一套独特的‘声音密码’。通过声纹比对,我们在惠山曾发现它们的活动踪迹。”新吴区生物多样性观测站内,南大环规院自然生态所工程师王明强介绍,通过破解鸟类的声纹特征,能够靠声音识别个体。“目前无锡已布设声纹监测设备,这对提升物种监测效率具有重要意义。”记者在观测站内看到,当鸟类飞过监控区域时,监测系统屏幕上便会出现“追踪框”,通过AI算法解析羽翼纹理与飞行姿态,实时完成物种辨析。得益于智能观测系统与人工排查,目前我市已记录生物物种3810种,约占全省已记录物种总数的55.2%。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112种,被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收录的濒危物种102种。

“去年,我们在大溪港湿地公园里发现了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斑头秋沙鸭,这是太湖生态不断向好的佐证!”专题沙龙分享中,大溪港宣教团队负责人林莹介绍,依托“湿地课堂”打造的水质监测、观鸟科普等系列课程,年均受众超过2万人次。“我市已颁布实施《无锡市生态补偿条例》《无锡市湿地保护条例》等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相关的地方性法规,并将生物多样性保护纳入中长期规划中,形成‘政策护航+全民行动’的保护格局。”市生态环境局自然处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全市已建成5个生物多样性观测站,未来将推动各个板块加快建设,实现观测平台全域覆盖。

扬子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