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存物品仅收5元送冰水还提供满满的情绪价值,外国游客专程打卡这家暖心寄存店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08-08 20:08:00
“苏州这家寄存行李的小店一天只要五元,免费赠送一瓶冰水,还能提供满满的情绪价值,真是太暖心了!”近日,苏州市姑苏区北寺塔附近一家不起眼的寄存小店走红网络,游客们纷纷在网络平台上发文推荐。有人特意绕路来寄存,有人晒出和店主的合影,甚至有希腊、芬兰的游客专程赶来打卡。这家名为“忆江南”的寄存店,57岁的店主刘连美12年坚持只收5元寄存费,还推出了赠送冰镇矿泉水的“小惊喜”服务。近日,接受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采访时,这位“自带流量”的店主刘连美笑着说:“我没有别的诀窍,就是笑脸相迎每一个顾客,踏踏实实服务好每一个人。”
暖心寄存小店受游客追捧,店主成寄存店的“自流量”
寄存店店主刘连美来自安徽阜阳,已经在苏州打拼30多年。“我开旅行社的时候,好多游客带着行李不方便,就放在我们家,免费寄存。”刘连美告诉记者,后来,寄存服务开始适当收取费用,但价格较低,行李不论多少,全天只收费5元。这家寄存店“靠谱又实惠”的评价经过口口相传,老顾客带着新顾客不断上门,为刘连美的寄存店积累了良好的口碑。有游客凌晨5点来,他也耐心开门服务。刘连美对记者说:“寄存店最早以他的名字命名,叫‘连美便利店’,游客都奔着他的招牌来。现在叫‘忆江南’,更顺口,更好记。”
“忆江南”寄存店走红网络,源于一次偶然的机会。一位大学生游客因天热口渴,刘连美便随手递上了一瓶免费冰水。游客为表达感谢,主动提出在网上帮忙宣传。“没想到宣传效果这么好,大家看到后,都来我这里寄存行李。”刘连美笑着说,“游客见了我都叫我‘老刘’,我就是寄存店的‘自流量’!”
记者在现场看到,刘连美与妻子安艳经营的这家寄存店挤满了游客,夫妻二人里里外外忙碌着,却总能笑着回应每位游客的问询。他们一边细心地给行李挂上号码牌,一边把对应的号码牌交给顾客。刘连美很幽默,他常常神秘地对顾客说:“我送你一个小惊喜。”随后再递上一瓶冰镇矿泉水。他解释道:“直接说送水就没意思了,要拉高游客的期待值!”
游客张女士连声称赞:“我在网络平台上搜到这里,特地打车过来的,店主服务态度特别好!”刘女士笑着说:“之前在网络平台上看到说店主会送水,我想5元钱寄存费利润不多,大概率是不会给我送水的。没想到真收到了,挺开心的。”
贴心服务每一个游客,热心肠化解游客燃眉之急
刘连美始终认为,真正能留住客人的,从来不止是“网红”的名气,而是藏在细节里的温暖与用心。刘连美说:“游客来我这儿寄存行李,确确实实地得到实惠,才会乐意把我们寄存店宣传出去。”
进店的游客总能被刘连美恰到好处的关怀温暖。天热时,刘连美会笑着递上冰镇矿泉水,有时还会“偷偷”多给一瓶,念叨着“留着路上喝”;遇到没做旅游攻略的游客,他能随口讲出苏州十大园林的典故,细数哪家老店的小吃最具“苏州味”,末了还会贴心补一句“仅供参考,你自己拿主意”,给足游客自主选择的空间。除了寄存,店里还有提供电动车出租服务,满足游客的出行需求。
日常的贴心服务之外,遇到突发情况时,刘连美的热心肠更让人动容。刘连美告诉记者,有一次,一位广西客人赶高铁只剩十几分钟,眼看打车、坐地铁都来不及,急得团团转。刘连美见状,立刻让妻子安艳骑上电动车,一路加急护送,最终用30分钟将客人安全送到苏州火车站,对方感激不已。
有一次,有游客不慎落下一块价值5.8万元的手表,刘连美发现后,丝毫不敢怠慢。“这属于贵重物品,失主肯定急坏了。”刘连美连夜在网络平台上发布认领帖,对着手表的细节仔细核对失主信息,直到第二天失主的朋友从无锡专程赶来取表,经多方确认无误后,刘连美才彻底放下心来。事后,失主特意表达感谢:“当时根本想不起来忘在哪里了,多亏你发了认领帖,不然我真不知道该去哪儿找,太感谢了!”
无论是谁丢了身份证、包包,他总会第一时间发帖寻找,时间久了,游客们都形成了一种默契:“东西落在这儿,保准丢不了。”遇到陌生游客,他也会多一句叮嘱:“别和主动搭话的人闲聊,当心有陷阱。”这些细心的叮嘱,让游客在陌生的城市里倍感安心。
优质的寄存体验引来外国游客专程赶来打卡
如今的“忆江南”寄存店,日均有一两百件行李流转,遇上节假日高峰,一天的行李周转量甚至能突破500件。不大的店面,各式行李被整齐码放在货架与角落,每件行李都挂着一目了然的号码牌。店内虽忙碌不停,却始终秩序井然,往来的客人络绎不绝。
刘连美用热情和幽默为顾客带来优质的寄存体验,众多游客慕名而来。老顾客熟门熟路地放下行李就和刘连美唠上几句家常,“这次来苏州玩,还认你们这儿”;新顾客一进门就说“我是看到网上推荐来的”;来自希腊、芬兰的游客,也在朋友的推荐下特意赶来,拉着刘连美用翻译器交流、兴奋地合影留念。刘连美每每提起都难掩喜悦:“这些游客千里迢迢专程来苏州找我,我万分感激,真是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我将继续用心服务好每一个顾客。”
实习生 徐妍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毕荣
校对 胡妍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