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江苏 > 苏州

单餐花费最低5角,这个“爱心套餐”全年享用仅需188元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07-17 18:14:00

7月15日,位于苏州市姑苏区虎丘街道观景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的食堂正式投入运营,65周岁以上老年人仅需188元即可全年享用爱心套餐,单餐花费最低0.5元。不仅如此,这个社区食堂还推出多项惠民举措,涵盖老年群体、新就业劳动者及社区全体居民,以高性价比餐食、特色健康服务和季节性菜系打造社区“暖心厨房”。


推出爱心助老套餐,专职配送员可送餐上门

记者看到,食堂内干净整洁,桌椅摆放整齐,各式菜肴新鲜出炉,品种齐全,散发着诱人的香味。17日上午10点,已经有许多老年人陆续前来食堂用餐,他们大部分居住在附近小区,除了老年人之外,也有一些年轻人带着孩子前来就餐。

观景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食堂针对65周岁以上老年人及特殊群体推出了一系列暖心服务。记者发现,最具亮点的是“188元全年爱心助老套餐”,该套餐包含全年法定工作日的基础餐,涵盖了一素菜、一汤、一米饭,单餐花费仅0.5元。除爱心助老套餐外,单点菜品同样实惠亲民。大荤7元、小荤5元、蔬菜3元、米饭1元,汤品免费供应。为确保服务质量,食堂建立了严格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所有菜品均标注营养成分,并采用少油少盐的健康烹饪方式。

“我们通过走访发现,社区独居老人对平价餐需求迫切,尤其是夏季做饭不便的问题非常突出,所以推出了爱心助老套餐,让老人在家门口就能吃上价廉味美的菜肴。”观景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站长张平告诉记者,针对行动不便的高龄老人,特别推出暖心配送上门服务,工作人员会提前一周与老人沟通下周菜单,根据个人健康状况和口味偏好定制专属餐食,并由专职配送员每日11:30前送餐上门。这项服务覆盖整个观景社区,切实解决老年人“吃饭难”问题。


夏季清爽菜系上线,兼顾健康与口味

记者了解到,为应对持续高温天气,食堂精心设计了“清凉一夏”特色菜单。凉菜窗口推出凉拌海带丝、芹菜木耳豆皮、白切鸡块等开胃菜品;热菜区主打清炒红苋菜、红烧萝卜块、白灼虾等时令菜肴。所有食材坚持“当日采购、当日使用”的原则,由专业营养师根据夏季饮食特点,科学搭配菜品。“我们特别注重烹饪方式的改良,专门减少了油盐用量,增加了清蒸、白灼等健康烹饪方式。”主厨王师傅介绍道,“每周我们的菜品会随着食材进行改良更新,确保菜品的多样性。”针对高温天气,食堂在就餐区配备充足的防暑降温设施。主厨团队表示,将根据天气变化和居民反馈,动态调整菜单,确保提供最适合夏季食用的营养餐食。食堂营业时间为每日5:00-19:30,可同时容纳80人就餐。


居民点赞:“这里吃的不只是饭菜,更是暖心暖胃的关怀”

“以前一到夏天就为做饭发愁,家里的厨房热得像蒸笼,现在有了社区食堂,干净卫生,菜品很丰富,口味也很好,省心又实惠!”徐阿姨对观景社区食堂赞不绝口。她算了一笔账:“188元能吃一整年,算下来一餐才几毛钱,比自己买菜做饭还划算。”

同样受益的还有姜阿姨,她家住在观景新村,每天走过来用餐很方便。“这里的菜肴品种很多,分量也很足,非常符合我们老年人的口味。”姜阿姨笑着说,“在这儿吃饭,邻居们还能聊聊天,感觉日子都有滋味了。”

观景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站长张平介绍,试运营期间每天有200多位老人过来用餐,除了对价格的认可,更多是情感上的依赖。“很多老人说,这里吃的不只是饭菜,更是一份被惦记的温暖。”这种“家门口的幸福”正是社区食堂最大的意义——让老年人的餐桌不再冷清,让他们的晚年生活更有温度。

全天供应消暑茶饮,为新就业群体提供专属服务

“食堂既要让老年人吃得实惠、吃得健康,也要让新就业群体感受到城市的温度。”观景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站长张平告诉记者,社区食堂特别为新就业群体打造了全方位的关怀服务,推出极具吸引力的“三免三优”专属服务。“三免”服务包括用餐可免费供应米饭和汤品;免费使用“骑士驿站”休息区,该区域配备充电设备、饮水机和微波炉;免费提供头盔、雨衣等随身物品寄存服务。“三优”政策则包含非高峰时段(12:00-14:00、18:00-20:00)用餐全单享受8折优惠;专属快速取餐通道;前台代收快递包裹等增值服务。外卖骑手、快递员等新就业群体只需出示工作证或平台接单记录,即可享受这些优惠。

针对酷暑天气,食堂还创新推出“骑士能量点”,全天候供应由专业中医配方的养生茶饮和消暑绿豆汤。“我把这项优惠告诉了很多外卖员,忙完中午和晚餐的高峰来吃饭能省不少钱。”外卖员王先生体验后点赞道。观景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站长张平介绍,这些举措旨在为城市“奔跑者”打造一个“歇脚地”、“加油站”,让他们在奔波劳碌之余能享受到城市的温情。

记者手记:小食堂里做出大文章

在城市化进程加速的今天,如何让不同群体都能感受到城市的温度,是基层治理面临的重要课题。观景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食堂给出了一个值得借鉴的答案——用真心换真情,用服务暖人心。

这个食堂最可贵的地方在于它打破了传统社区服务的单一思维,创造性地将老年人关怀与劳动者关爱相结合,实现了有限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在这里,老年人获得的是生活便利,劳动者感受的是城市温情,而整个社区收获的则是更加和谐的社会关系。

从更深层次看,这样的民生工程之所以能够落地生根,离不开政府部门的政策支持、社区组织的精心运营和社会各方的通力配合。期待更多这样的“暖心食堂”在城市各处开花结果,让每一顿饭都成为传递温情的载体,让每一个社区都成为充满温度的港湾。毕竟,衡量一座城市的文明程度,不仅要看它有多少高楼大厦,更要看它如何对待最需要关怀的群体。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毕荣

校对 石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