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帮扶践初心 用专业筑健康——陈尔东挂职涟水县人民医院副院长的帮扶之路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10-28 16:08:00
在国家大力推进医疗资源均衡布局的战略背景下,根据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苏省高水平医院建设实施方案和结对帮扶省内医疗资源薄弱地区建设区域医疗中心实施方案的通知》文件精神。一批又一批医者肩负使命、跨越地域阻隔,将优质医疗资源与先进管理经验扎根基层。他们以仁心为帆、以医术为舵,在破解“看病难、看病贵”的民生难题中破浪前行。南京市第一医院医务处陈尔东同志,正是这场帮扶征程中一位坚定的践行者。挂职涟水县人民医院副院长期间,他紧密衔接南京与涟水两地医疗资源,深耕专科分中心建设、全力助推三甲创建、悉心保障滨河院区运营,更以“强专科、补短板”为关键发力点,推动重点专科跨越发展,为医院高质量发展注入持续动能,书写了一段温暖而有力的南北医疗帮扶佳话。

锚定目标发力,夯实医疗质量“压仓石”
2023年,响应江苏省“南北医疗结对帮扶”号召,南京市第一医院与涟水县人民医院正式签订结对帮扶协议,开启省级优质资源下沉、提升基层医疗能力的新篇章。陈尔东作为医院选派的定点帮扶专家,第一时间奔赴涟水,以实际行动诠释使命担当。
同年7月7日,他以“帮扶专员”身份带来首场主题为《夯实基础医疗质量安全管理,推进医院高质量发展》的专题培训。结合南京市第一医院的三甲管理实践,他将前沿理念与临床实际相融合,从医疗核心制度落实,到基层常见风险防控,内容深入浅出、案例鲜活生动,为全院200余名中层干部及业务骨干带来深刻启发。此次培训不仅是南北结对后首次系统性经验共享,更标志着涟水县人民医院在医疗质量管理方面迈出关键一步,“南北协同、优势互补”的帮扶机制初见成效。

聚焦民生痛点,共建心外诊疗“新高地”
心脏大血管疾病救治争分夺秒,直接关系患者生命安危。陈尔东紧抓基层群众“看病远、看病难”的痛点,充分发挥南京市第一医院在心脏大血管外科的学科优势,积极推动两院深度合作,牵头成立“心脏大血管外科涟水分中心”,这也是双方结对后共建的首个重点专科分中心。
从前期深入乡镇调研、明确需求,到协调专家资源、优化协作流程,他全程参与、亲力亲为,实现南北医疗资源的“无缝对接”。一方面,每月固定安排南京专家来涟水坐诊、手术示教,使患者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省级专家服务,极大减轻就医负担;另一方面,精心制定医护人员进修计划,通过“一对一”传帮带,加强本土人才培养,实现从“输血”到“造血”的可持续帮扶。
分中心成立一年间,成果显著——成功完成50台高难度心脏手术,包括主动脉瘤人工血管置换、心脏瓣膜修复与置换等复杂术式。特别是在2025年1月,分中心在10天内连续完成5例极高难度手术,每一台都是惊心动魄的“生命守护战”。面对多位高龄、危重患者,陈尔东迅速启动南北应急协作机制,组织本地团队制定基础方案,并连夜协调南京市第一医院心脏外科专家进行远程指导,共同优化手术策略。最终,在南京专家现场支持和涟水多科室通力协作下,所有患者转危为安。这些成功案例,不仅体现了南北共建的硬核技术实力,更让群众切实享受到“大病不出县”的政策红利。

拓展协作广度,推动多科发展“齐跃升”
“单科强不是强,多科优才是真正优”,陈尔东始终坚持整体发展的帮扶理念。在心脏外科取得突破后,他进一步拓展协作广度,聚焦耳鼻喉科、内分泌科、康复科、泌尿外科等基础较好科室,创新推出“一专科一团队”精准帮扶模式,全面激活多学科协同发展。
作为一名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领域深耕近二十年的资深专家。他对科室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驾轻就熟,手术操作精准娴熟、经验丰富;针对耳鼻喉科,他建立“专家驻点+远程指导”双支持机制,邀请南京专家每月开展教学查房、病例讨论和手术示教,帮助本地团队掌握鼻内镜手术、咽喉肿瘤切除等关键技术。至今已成功填补5项技术空白,让区域患者享受到与南京同质的诊疗服务。
通过与南京市第一医院相应优势学科对接,他为每个科室量身定制帮扶方案,涵盖诊疗规范、技术提升与人才梯队建设。在这一机制推动下,内分泌科成功入选江苏省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单位,康复科、泌尿外科获评淮安市临床重点专科,实现医院专科能力从“单点突破”到“整体跃升”的跨越式发展。
与此同时,针对涟水县人民医院在药物临床试验与医学检验标准化方面的短板,陈尔东主动对接南京市第一医院药物临床试验机构与检验科专家团队,搭建跨区域指导平台。他牵头制定“专家驻点培训+线上实时答疑+标准化流程共享”的三维支持体系,从资质申报材料的逐页梳理,到试验流程的细节规范,再到质量控制体系的全链条搭建,全程跟进指导。最终,在双方协作下,医院成功获得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备案认证,医学检验科顺利通过CNASISO15189医学实验室认可。

汇聚优质资源,当好三甲创建“领航员”
创建三级甲等医院是涟水县人民医院的重点目标,也是南北帮扶的核心任务之一。凭借南京市第一医院丰富的三甲评审经验,陈尔东成为医院创三甲的“核心智囊”。
他对照评审标准,全面梳理医院在医疗质量、安全、学科建设等方面存在的短板,如病历书写、多科协作、院感防控等,并牵头制定“南北协作创三甲计划”,明确“南京指导+涟水落实”双线任务。在医疗质量层面,邀请南京专家驻点指导,建立“检查-反馈-整改-复查”闭环管理;在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方面,推动成立学科共建小组,开展全覆盖专题培训,系统提升迎评能力。
为进一步查找不足,他协调南京市第一医院医疗、护理、院感等10余位专家,分两批赴涟水开展“全真模拟评审”。专家组严格循证评审流程,通过资料查阅、现场检查、人员访谈等方式进行全面“体检”,不仅指出具体问题,更分享三甲创建实战经验。模拟评审后,陈尔东组织制定整改清单,每周跟踪进度,确保问题逐一销项,显著提升医院管理规范性和迎评准备水平。
延伸帮扶内涵,注入滨河运营“新动能”
在涟水县人民医院滨河院区建设的关键进程中,陈尔东充分发挥多院区运营管理的经验优势,将先进管理理念、医疗服务标准与实践模式深度融入新院区筹备全流程,让滨河院区成为南北帮扶成果转化落地的“鲜活载体”,为区域医疗资源升级注入强劲动力。
为确保滨河院区运营筹备“高标准起步、高质量推进”,陈尔东聚焦医护人员能力提升这一核心环节,搭建“南京专家+本地团队”的联动培训体系。他牵头协调南京优质医疗资源,邀请涵盖医疗管理、临床诊疗、智慧医疗等领域的专家团队,针对滨河院区医护人员开展系统化、定制化培训。通过“理论授课+案例解析+实操演示”的多元化形式,帮助医护人员快速掌握先进医疗技术与服务理念。
与此同时,为强化培训成果转化,陈尔东组织开展多场高仿真医疗救治应急演练,模拟急性心肌梗死、创伤休克、突发大规模伤病员救治等实战场景,要求医护团队严格按照标准化流程完成分诊、抢救、转诊等全环节操作,在实战化演练中检验培训效果、磨合团队协作机制。通过“培训—演练—复盘—优化”的闭环管理,滨河院区医护人员的综合服务能力、应急处置效率与团队协作水平得到全方位提升,为新院区开诊运营筑牢人才根基。
2025年9月22日,承载着帮扶厚望的滨河院区正式开诊运营。这座深度融入“南京经验”的现代化院区,不仅配备了先进的诊疗设备与智慧医疗系统,更延续了优质医疗服务标准,成为涟水县人民医院“一院三区”协同发展格局的关键支撑。运营至今,滨河院区通过与红日路院区、高沟院区的资源共享,有效盘活区域医疗资源,缩短患者就医距离,让滨河区域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与南京同质化的优质医疗服务,真正实现南北帮扶成果“从优质资源输送到民生福祉落地”的延伸,为推进健康涟水建设提供了坚实保障。
坚守帮扶初心,拓宽健康服务“覆盖面”
“让基层群众享受优质医疗服务”始终是南北结对帮扶的初心。陈尔东在推动医院发展的同时,始终将健康服务延伸至一线。
2024年10月22日,他带领15名南京专家赴涟水开展为期3周的巡回医疗,这是结对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下沉服务。在启动仪式上,他表示:“巡回医疗要真正‘接地气’,让乡亲们在家门口看上南京专家。”专家团队不仅在医院坐诊,还深入5个偏远乡镇卫生院,累计接诊2000余人次,开展手术示教12台,举办健康讲座8场,并通过带教培养30余名基层骨干,实现“服务一片、带教一方”的长效机制。此外,作为耳鼻喉专家,陈尔东长期在涟水人民医院高沟院区每周坐诊,为基层患者带去优质医疗资源。
2025年4月24日,他再次带队走进江苏省涟水中学,开展“关爱健康・呵护嗓音”主题讲座。针对教师嗓音健康问题,他结合临床案例,讲解疾病防治知识,现场演示科学发声技巧,获得教师们一致好评。这场活动,也将南北结对的健康关怀延伸至校园,让帮扶的温暖惠及更多群体。
结出帮扶硕果,树立协作示范“新标杆”
从推动心脏外科分中心建设填补技术空白,到多专科协同发展筑牢根基;从助力三甲创建提升管理能级,到参与滨河院区建设注入新活力;从开展巡回医疗服务基层,到健康科普走进校园——陈尔东以专业与奉献,推动涟水县人民医院实现全方位提升。
如今的涟水县人民医院,重点专科建设取得突破,医疗质量与服务能力显著增强,群众就医满意度持续提高,“大病不出县”正逐步成为现实。陈尔东的帮扶之路,不仅是南北医疗协作的生动缩影,更激励着更多医务工作者投身于这项事业,为实现医疗资源均衡发展、守护人民健康福祉不懈奋斗。(程杰)
校对 朱亚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