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事”变“家家事”!南阳镇武陵村网格自治有妙招
来源: 启东发布
2025-10-18 11:04:00
从市区出发,沿着通海大道一路向东行驶。没过多久,绿树掩映,埭路宽阔整洁,池塘一泓碧水,休闲广场文体设施齐全,景观亭廊曲径通幽……这里就是南阳镇武陵村——因网格治理走红的明星村。
村口,“75后”的村党总支副书记黄晓丹热情地打着招呼。“走,我们先去村里转转,感受一下。”从2010年起,黄晓丹就来到武陵村,所以这个村的根根梢梢,她都能讲得明明白白。
15年前,武陵村可是出了名的矛盾复杂村。“通海大道未通车之前,村民进出要弯弯绕绕好几只埭,环境问题突出,村民观念赶不上发展变化。”黄晓丹忆起了往昔,武陵村的发展很长一段时间不尽如人意,交通不便,劳动力、资源大量流失……“地贫人穷呀!”这个名声,压得武陵村人抬不起头。
村民着急,村干部的心同样一直提着。当初,随着美丽乡村深入推进,武陵村启动了村庄美化工程。水泥路、路灯、天眼工程相继建成,村民的居住环境大幅改善。村集体经济从20多万元发展到结余150多万元。
和很多富起来的村庄一样,武陵村也遭遇成长的烦恼。“那几年,日子越来越好,但这样那样的小问题着实头疼。”黄晓丹说,就拿门前屋后乱堆放杂物、随地吐痰等问题来说,村里大会小会开了好几场,甚至挨家挨户上门做工作,但一直难以根治。
如何改变村容村貌?村里开展大讨论,发动村民出谋划策。2018年4月,武陵村把14个村民组划分成5个网格,启动实施“网格微自治”。
所谓网格微自治就是3到4个村民组组建一个网格,由村干部担任网格长,通过网格长牵头引领村民通过民主议事、决事、监事,自主解决身边的微难题、微事务。
与网格相配套,村里还成立由村干部、网格员、村民代表、老党员、退休教师等组成的评议委员会,对每个网格进行地毯式考核,涉及铺张浪费、不孝父母、庭院脏乱等10条负面内容;热心公益、垃圾分类、孝老爱亲、见义勇为等15条正面内容,每季度集中评议并张榜公示。
实施的第一个季度,村民施亚英因连续多次宅前屋后整理不到位,她家被扣了10分,还上了黑榜。“公示太难为情了,面子挂不住。”从那以后,她家成了村里人参观的“样板间”:家里总是窗明几净,连鸡鸭棚舍都弄得清清爽爽。“村里的志愿活动,我每次都参加,争取年底评个五星级农户。”施亚英喜滋滋地向我们夸耀。
第三网格内,原有一条在两个村民小组之间的界址泯沟,周边村民互相“踢皮球”,乱抛垃圾,泯沟的环境越来越差,大家无不怨声载道。界址泯沟何去何从?20多个村民集中在网格内开展睦邻议事。经过商讨,大家达成共识,填埋泯沟平整场地,由村委会出资购买一批健身器材,打造首个网格健身娱乐场所。半个月时间,原先的界址泯沟从脏乱差变成了“美加净”。
“这就是我们的治村秘诀。”说话间,黄晓丹边解释边来到村委会,第三季度网格评议工作正在进行,村干部和评议委员会成员正汇报各自的检查评议情况。“庭院堆放整齐,加5分;孝老爱亲加5分;参加志愿活动,加5分;好人好事,加5分……”
黄晓丹说,从当初10多户上黑榜,到如今只有几户而扣分。村里不文明现象越来越少,热心公益已成为武陵村人的共识。“今年以来,通过网格微自治已成功解决高标准农田建设、环境整治、拆旧复垦、道路交通安全等群众身边的民生问题21件次。”
“村里事”变成“家家事”。得益于网格微自治,武陵村的“面子”和“里子”都美了起来。
融媒体记者:黄欣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