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有戏!全国50多所高校学子齐聚这里
来源: 泰州发布
2025-10-16 21:46:00
日前
2025泰州梅兰芳艺术节的重要活动之一
第十七届高校京剧票友会
在泰州学院圆满落幕
来自复旦大学、同济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
等50余所高校的学子
齐聚泰州
以135个高质量节目
共同唱响
全国高校京剧艺术的年度盛宴
从《贵妃醉酒》的雍容华贵
到《霸王别姬》的悲壮苍凉
从《野猪林》的慷慨激越
到《锁麟囊》的世事温情
梅派经典与各流派代表作交相辉映
为观众奉上一场场精彩的视听盛宴
令人惊喜的是
部分高校勇于创新,融入昆曲元素
实现“京昆同台”的艺术呈现
展现了传统戏曲在当代校园中
兼容并蓄的开放姿态
舞台之上
水袖翻飞,顾盼生辉
观众席间
喝彩连连,掌声雷动
这不仅是一次技艺的切磋
更是一场青春的对话
年轻面庞与传统剧种
在此刻完美融合
活动期间
高校票友们还走进
梅兰芳纪念馆、望海楼景区
体验人文三水文旅融合之旅
沉浸式感受梅兰芳大师的高贵品格
与“梅桃柳”戏曲三家村的独特魅力
泰州早茶和京剧主题文创产品
将城市的温度与文化的厚度巧妙融合
让票友们完成了一次
从艺术到生活的全方位文化体验
星星之火,从泰州点燃
这是一次特别的“凤还巢”。时光回溯至2000年,首届高校京剧交流活动的星星之火,正是从泰州点燃。中国戏曲表演学会高校京剧分会主任刘恩良深情回顾:“我们怀着‘让国粹走进校园、用经典滋养青春’的初心,创办了第一届活动。”从最初的小范围交流,到如今覆盖全国、持续举办十七届的品牌盛会,这条走了二十五年的路,每一步都浸透着热爱,烙印着“育人”的初心。
早在起步之初,活动便旗帜鲜明地将京剧文化与校园德育相结合。二十五载春风化雨,成效卓然。京剧已然成为高校美育与德育的有效载体,实现了从“活动”到“育人”的升华。
打造“全国戏曲艺术交流传播中心”
泰州,这座“有戏”的城市,作为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先生的故乡,始终将传承弘扬戏曲文化视为己任。近年来,泰州倾力打造“梅郎故里、戏曲圣地”城市文化品牌,连续举办十七届梅兰芳艺术节、五届海内外京剧梅派票友演唱会、三届中国戏剧“小梅花”荟萃演出,以及“百梅争艳”戏曲汇、纪念梅兰芳诞辰130周年系列活动等,构筑起层次丰富、贯穿全年的戏曲生态体系。
不仅如此,泰州还出品京剧《蓄须记》《丹桂记》、昆曲《当年梅郎》,挂牌成立泰州梅兰芳艺术中心和梅兰芳京剧团,谋划打造梅兰芳主题戏剧三部曲……这一系列“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扎实举措,正是泰州对梅兰芳先生“移步不换形”艺术革新精神的当代践行。正如市政府新闻办副主任杜宽军所言,此次高校京剧票友会与梅兰芳艺术节的联动,是泰州打造“全国戏曲艺术交流传播中心”的生动实践,旨在推动国粹经典在青年一代中持续焕发新的生机。
让国粹滋养更多青年
高校京剧票友会的内涵,早已超越舞台。10月1日,由泰州学院与泰州梅兰芳艺术中心联合主办的“以戏为媒 以美育人”高校京剧文化研讨会同期召开。来自中国戏曲表演学会高校京剧分会、复旦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等单位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围绕京剧在高校的普及实践与创新发展展开深度研讨,为传统戏曲与现代美育的融合注入新的理论动能与思想活力。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高校是关键阵地,培养未来的戏曲观众,普及京剧艺术,本身就是对大学生美育教育至关重要的一步。”中国戏曲表演学会会长黎继德说。南京大学原党委书记韩星臣也认为,戏曲普及应从高校起步,逐步向中小学推广,让学生在学习之余,培养一技之长,这将是他们受益终身的“立身之本”。
“二十五年来,我们走过的是一条‘以戏育人、以文化人’的路;未来,我们要走的是一条‘让国粹滋养更多青年’的路。”刘恩良的话语掷地有声,“今天,我们在泰州完成‘凤还巢’;明天,希望更多青年学子能成为传统文化的‘传薪人’。”
弦歌虽歇,余韵未绝
那穿越时空的皮黄之声
以其深沉而蓬勃的生命力
在青年心田播下种子
在“梅郎故里”的沃土中孕育新芽
◆记者:王馨凤
◆通讯员:仇梦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