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岁男孩体重高达198斤,警惕“小胖墩”背后的隐形危险
来源: 健康扬州
2025-10-12 22:00:00
在大众认知里,高脂血症是成年人的“专属健康难题”,但如今,这一疾病正悄然将魔爪伸向儿童群体。近日,扬州大学附属医院儿科接诊了一名特殊患者——12岁男孩乐乐(化名),身高167cm,体重却飙升至99kg,经检查被确诊为儿童高脂血症。扬大附院儿科副主任医师杨勇提醒,儿童高脂血症并非遥远的“成人病”,而是潜伏在身边的健康威胁。
01
12岁“小胖墩”的困境
高脂血症与肥胖的连锁反应
乐乐的体重问题并非一蹴而就。据其父母回忆,孩子曾因骨折居家休养,其间胃口明显变好,体重开始快速增长。即便骨折痊愈,旺盛的食欲也未减退,一年内体重蹭蹭往上涨。如今,乐乐不仅走路时容易疲惫,日常学习也受到影响——久坐课堂会感到胸闷,体育课时更是难以跟上同学的节奏。
入院检查显示,乐乐的甘油三酯、总胆固醇指标均远超儿童正常范围,且已出现轻度脂肪肝倾向。“很多家长以为‘孩子胖点更健康’,却忽略了肥胖背后的代谢风险。”扬州大学附属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杨勇解释,儿童高脂血症大多没有明显症状,就像“无声的健康小偷”,但长期血脂异常会导致脂质在血管内皮下沉积,逐渐引发动脉粥样硬化;若不及时干预,青春期后患上冠心病、心肌梗死的风险会大幅增加,严重时还可能诱发急性胰腺炎,危及生命。
02不良习惯是主因
遗传因素需警惕
杨勇指出,儿童高脂血症的诱因可分为“可控”与“不可控”两类,其中不良生活方式是最主要的可控因素。
从饮食来看,不少家庭存在“重荤轻素”“高糖高油”的喂养误区:孩子把薯片、辣条等膨化食品当零食,每周吃炸鸡、汉堡等西餐超过3次,日常用可乐、奶茶等甜饮料代替白开水。这些食物中的反式脂肪酸、添加糖会直接导致体内脂肪堆积,打乱血脂代谢平衡。小胖墩乐乐也是如此,酷爱高热量饮食的他,平时蔬菜摄入量却不足人体需要的一半。
运动不足则进一步加剧了问题。随着电子产品普及,像乐乐这样的孩子,每天花在手机、平板上的时间超过3小时,户外活动时间却不足1小时。长期久坐不仅会降低身体代谢率,还会减少脂肪消耗,形成“越不动越胖,越胖越不想动”的恶性循环。
此外,遗传因素也是不可忽视的诱因。杨勇介绍,临床中约10%—15%的儿童高脂血症患者有家族遗传史,这类孩子可能因基因缺陷导致脂质代谢异常,即便饮食、运动习惯良好,也可能出现血脂升高,需要更早、更密切的健康监测。
03家庭是第一道防线
科学干预刻不容缓
“儿童期的健康干预效果,远胜于成年后再补救。”杨勇强调,防控儿童高脂血症,家庭需要承担起“第一道防线”的责任,从饮食、运动、监测三方面入手,帮孩子养成健康习惯。
在饮食调整上,核心是“平衡膳食、控制总量”:家长需减少家庭餐食中的油炸、红烧类菜肴,多做清蒸鱼、水煮菜;将饱和脂肪酸(如肥肉、黄油)的摄入量控制在总能量的7%以内,用燕麦、玉米等全谷物替代部分精米白面;把水果、无糖酸奶、水煮蛋等作为健康零食,彻底替换掉膨化食品和甜饮料。同时,要避免“追着喂”“强迫吃”,培养孩子细嚼慢咽的习惯,防止暴饮暴食。
运动方面,建议3—6岁儿童每天户外活动时间不少于2小时,学龄儿童每天不少于1小时,且需包含中高强度运动(如跑步、跳绳、篮球等)。家长可以身作则,比如每天晚饭后陪孩子散步20分钟,周末带孩子去公园骑车、放风筝,让运动成为家庭日常的一部分。
监测环节也不能忽视。杨勇建议,儿童每次常规体检时,应增加血脂检查项目;若孩子存在肥胖(体重指数超过同年龄、同性别儿童95百分位)、家族高脂血症史、父母一方患糖尿病等情况,需每半年至一年复查一次血脂,做到早发现、早干预。
来源:扬州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