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江苏

江苏首次发布住建领域“技术图谱”,勾勒“未来好房子”创新路径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09-30 16:26:00

家中空调能感知体温自动调温,暴雨来临前城市管网已智能调度防汛,建筑机器人娴熟完成瓷砖铺贴……这些充满科技感的场景,正加速从蓝图走进江苏百姓的日常生活。近日,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正式发布《江苏省住房城乡建设领域技术图谱》(以下简称“技术图谱”),首次系统性地对行业全链条关键技术进行“全景式”梳理,为行业转型升级与民生福祉提升描绘出一张清晰的技术创新路径图。

行业转型迫在眉睫,技术图谱应运而生

“过去依靠大规模拆迁、大体量建设的发展模式已经难以为继。”经过二十多年的高速发展,江苏城镇化率已达75.5%,进入稳定发展的平台期。大量建于2000年以前的房屋标准低、品质不高,正集中进入更新改造期。行业转型阵痛与增长动力转换,成为必须直面的课题。

然而,挑战之中蕴藏着巨大机遇。住房城乡建设行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与支撑,其重要性并未减弱。如何破局?答案指向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为此,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组织40多家单位、约百位专家,历时数月,经过前期筹备、全域技术梳理和重点技术筛选三个阶段,从上万条信息中反复研判,最终遴选出122项重点技术,汇编成这本行业创新的“导航图”。

聚焦“好房子”建设,技术赋能百姓宜居生活

在此次发布的技术图谱中,与百姓居住体验最息息相关的“高品质建筑”领域被置于突出位置,共筛选出14个子类、46项具体技术,紧紧围绕安全、舒适、绿色、智慧四大性能展开。

“建设人民满意的‘好房子’,是住房发展的最终目标。技术图谱为此提供了具体的技术支撑。”相关负责人介绍。这意味着,未来的“好房子”将不再是冷冰冰的钢筋水泥,而是能与人互动、充满智慧的“生命体”。

例如,在“智慧”维度,智能家居技术成为亮点。通过融合红外探测、物联网和人工智能,家中的灯光、电视、空调、冰箱等电器不再是被动执行指令的工具。系统能够学习用户的生活习惯,进行行为预测,实现“无感”的智能控制。当你结束一天的工作回家,空调已提前将室内调节到最舒适的温度,灯光自动点亮至偏好的色温和亮度。

在“安全”与“舒适”层面,技术同样大显身手。更先进的抗震、隔震技术能提升房屋在意外灾害下的安全保障;高效的新风系统与室内环境监测技术则能持续净化空气,确保家人呼吸健康;高性能门窗与遮阳技术不仅能有效节能降耗,还能显著提升居住的静谧性与舒适度。

这些技术的集成应用,最终目标是将建筑从“居住的容器”升级为能主动适应居民需求、提升生活品质的“智慧伙伴”,让“好房子”的定义从面积、地段等传统要素,扩展到健康、舒适、便捷的全新维度。

拓展应用场景,勾勒行业发展新蓝图

技术图谱的价值不仅在于指引“盖好一栋楼”,更在于“建好一座城”。除了高品质建筑,图谱还涵盖了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宜居韧性智慧城市两大领域。

在智能建造方面,筛选了23项技术,旨在用“机器人”和“工业化”破解建筑工人老龄化、施工效率低下等行业难题。例如,我省企业中亿丰研发应用的建筑机器人,已在腻子喷涂、打磨和墙地砖铺贴等重复性高、劳动强度大的工序上,逐步替代人工,不仅提高了施工精度和效率,也降低了安全风险。

在智慧城市领域,图谱聚焦53项技术,着力提升城市运行的效能与韧性。以困扰许多城市的內涝问题为例,内涝智慧防控系统依托物联网和AI预测技术,能够在暴雨来临前精准预报易涝点,并自动生成泵站、闸门的智能联动调度预案,实现积水快速消退,让城市在极端天气面前更具“弹性”。

据悉,此次发布的技术图谱具有全景呈现、聚焦重点、突出产业三大特色,覆盖了住房城乡建设的全行业和工程建设全环节,并重点关注未来5到10年的高潜力技术。

搭建创新桥梁,推动技术走向市场应用

编制图谱仅是第一步,关键在于应用。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表示,未来将推动技术图谱成为连接政府、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桥梁。

对于高校和科研机构,图谱可作为确定科研方向的“指南针”;对于企业,它是寻找创新赛道、精准投资的“参考书”;对于地方政府,它则是绘制“招商热力图”、打造特色产业园区、推动产业集群发展的“工具箱”。

“这是我们首次对领域内技术进行如此全面的梳理,还有很多需要完善之处。”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我们将结合实践反馈,持续优化图谱,让它真正在驱动行业科技创新、赋能百姓美好生活中发挥核心作用。”

这张技术图谱的发布,标志着江苏住建行业正从规模驱动全面转向创新驱动。它不仅勾勒了行业科技创新的未来轮廓,更预示着一种更安全、更舒适、更智慧的人居生活正在到来。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季宇轩

校对   朱亚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