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笔走山河,墨香暖人间 徐州退役军人“以字换物”,游学推介家乡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09-30 16:24:00
“您用书法换过最特别的东西是什么?” 面对提问,朱元鼎指尖摩挲着随身携带的羊毫笔杆,眼底泛起笑意:“是94岁抗美援朝老兵朱万金握住我手时的温度,是徐州商户塞给我路费时的热忱,更是陌生人接过‘福寿康宁’篆书时眼里的光。” 这位背着笔墨纸砚行走32座城市的书法行者,用一年多的 “执笔游学”,在宣纸与大地之间,书写出最动人的文化答卷。
军旅底色与笔墨初心
1985年生于江苏徐州的朱元鼎,身上有着军人与书家的双重印记。8年军旅生涯中,他不仅多次斩获 “优秀士兵”“标兵” 等荣誉,更在军区书法大赛中摘得金奖,为日后的笔墨之路埋下伏笔。“军营教会我的不仅是坚韧,更让我懂得‘字如其人’的重量。”朱元鼎坦言,部队里的书法训练讲究 “笔正心正”,这种信念至今影响着他的创作——其作品兼具隶、楷、行、草四体功底,尤擅行书,笔势刚劲如松,却又透着清逸之气,恰如他军人底色下的温润情怀。
退役后,朱元鼎深耕书法领域,成为徐州市书法家协会会员、世界华人书画家协会副秘书长,其 2024 年篆书作品《顺》更在苏富比大中华拍卖部以 17.8 万元成交。
但书斋里的成就并未让朱元鼎满足,“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书法不该只挂在展厅里,该走出去见人间烟火。”2024年5月25日,他背起装着文房四宝的行囊,从徐州出发,开启了“以字换物”的游学之旅。
以字为媒交换的是美好
“第一站就在徐州本地,我鼓足勇气走进一家小店,想写幅字换碗面,结果被大爷赶了出来。”谈及初遇的挫折,朱元鼎至今印象深刻,“当时恨不得找个老鼠洞钻进去,甚至后悔这个决定。”但军人的韧劲让他没有放弃,从最初 20% 的成功率,到如今超过70%商家的认可,他在 400 多次交换中,逐渐读懂了人心与文化的共鸣。
在连云港豆丹宴的喧闹市集上,朱元鼎挥毫写下“鲜溢山海”,换得一碗当地特色豆丹汤;在皖南古村的青石板路上,为白发老妪创作“福寿康宁”,换回一篮带着晨露的野菊;在苗寨集市,篆书“和乐安康”换得一身绣满图腾的银饰……这些交换无关金钱,却凝聚着最质朴的善意。“有次在徐州五彩奇石文化节写‘顺风顺水顺财神’,摊主不仅留我吃饭,临走还塞给我两百块钱,说让我‘路上帮衬更多人’。”这份温暖,成了朱元鼎走下去的动力。
“游学从不是为了换吃换住,而是用书法当桥梁,传播传统文化。”朱元鼎的行囊里,始终装着一卷长轴,上面密密麻麻盖着32座城市的印章。每到一处,他不仅现场创作,更会开设“流动书法课”——在打工子弟学校教孩子们写“人”字的端正,在山区村落教乡亲们写“五谷丰登”的期盼,在文创市集讲解小篆的起源。
抖音成了朱元鼎传播文化的另一个舞台。自2017年入驻以来,他发布 214 条作品,从篆书笔法拆解到徐州汉文化解读,从游学故事到公益行动,积累了 21.1 万粉丝,获赞 193.3 万。其中一条记录帮助老兵圆梦的视频,单条获赞 4.4 万。
“有粉丝说跟着我看懂了篆书的美,还有人因此开始练习书法,这比拿金奖还开心。”朱元鼎笑着说,自己的抖音主页始终标注“徐州人”,走到哪都不忘推介家乡的烧烤、地锅鸡、蒜爆鱼、米线、把子肉等美食,以及云龙山、云龙湖、龟山汉墓、楚王陵的风光,“‘千古龙飞地’的文化自豪感,得让更多人知道。”
省下住宿费温暖更多人
“您明明有钱住宿,为什么非要用书法换?”面对这个高频问题,朱元鼎的回答掷地有声:“省下的住宿费能帮重病孩子买营养品,能帮老兵完成心愿,这比住酒店有意义。”一年多来,他的公益足迹与游学路线同步延伸:慰问退役军人军属、帮助困难家庭、助力重病儿童,而最让他动容的,是帮助抗美援朝老兵朱万金圆梦鸭绿江的经历。
“老人16岁参军,在朝鲜战场冒死救伤员,手指被炸弹炸断仍坚守阵地。” 朱元鼎回忆,得知老人想再看一眼鸭绿江,他立刻多方协调,最终陪着老人踏上那片曾浴血奋战的土地。当《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响起,老人含泪敬礼的画面,被他记录在视频里,先后登上人民日报和新华社。“那一刻我懂了,书法不仅是艺术,更是承载记忆与敬意的载体。”
这种“剂贫互动”绝非居高临下的施舍。在偏远山区,朱元鼎教乡亲们写家训、贴春联,让布满老茧的手在宣纸上找回尊严;回到城市,他将乡亲们的剪纸、土布带去展览,让乡土文化被看见、被尊重。“书法是‘调和剂’,能弥合城乡隔阂,让文化自信生根发芽。”
未来希望让墨香走更远
谈及未来,朱元鼎的眼神愈发坚定:“我是复员军人,‘不忘初心’不是口号。” 他计划继续行走下去,接下来要去更多革命老区,帮更多老兵圆梦,还要为特殊儿童开设长期书法课。“有人说我在做‘墨香人间’IP,其实我只是想让大家知道,世上还是好人多,传统文化能暖人心。”
如今,朱元鼎的游学故事被多家媒体报道,抖音评论区里满是 “跟着朱老师看中国”“想学篆书”的留言。但他依旧保持着朴素的节奏:每天练字两小时,记录交换故事,省下每一分能省的钱做公益。“就像我写的篆书‘顺’,不是一帆风顺,而是心有方向,行有力量。”
夕阳下,朱元鼎铺开宣纸,蘸饱浓墨,写下“墨香致远”四个大字。笔锋起落间,既有军旅生涯的骨力,又有游学路上的温情。这笔墨不仅落在纸上,更落在 32 座城市的街巷里,落在无数人的心田中——正如他所说:“笔尖落下的不止是墨迹,更是照亮彼此灵魂的星光。”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赵天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校对 朱亚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