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江苏

多国多方齐聚盐城,共筑可持续滨海管理与蓝色经济发展之路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09-25 16:50:00

9月24日下午,2025全球滨海论坛“构建可持续滨海管理伙伴关系”特色活动在江苏盐城顺利召开。本次活动旨在推动区域合作,汇聚政府、发展伙伴、民间社会和私营部门的力量,共同支持可持续的滨海与湿地管理;同时深入探讨“自然—粮食”纽带,强调健康生态系统在维系渔业、水稻种植、生计、营养与气候适应中的关键作用;并通过展示综合湿地管理、蓝色经济投资及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的创新实践,激发可推广、可融资的项目储备。

亚洲开发银行AFNR-SD2处长萨纳特·拉纳瓦纳主持开幕环节。盐城市人民政府副市长王连春在致辞中表示:“从积极推进黄海湿地世界自然遗产保护,到大力实施滨海湿地修复工程;从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到推动产业绿色转型,盐城在可持续滨海管理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实践,也深切体会到,滨海生态保护不是孤军奋战,而是需要全球携手、多方协作的系统工程。”他表示,盐城愿以此次会议为契机,积极融入区域滨海管理合作网络,与亚洲开发银行及各方一道,在湿地保护、生态修复、蓝色经济发展等领域深化交流合作,共同构建更加紧密的可持续滨海管理伙伴关系,为守护全球滨海生态、推动绿色发展贡献盐城力量。

亚洲开发银行副行长(东亚、东南亚及太平洋地区)斯科特·莫里斯在致辞中提到:“滨海区域和湿地为数以百万计的人们提供食物、就业与气候韧性。它们是无数物种的栖息地,其中包括全球濒危的候鸟。但这些区域正面临着来自气候变化、污染、过度开发和栖息地丧失的多重压力。”他强调,伙伴关系是应对这些挑战的最有力工具。通过将国家优先事项与区域合作相结合,并将自然与海洋的价值纳入经济决策,就能够释放蓝色经济的巨大潜力。

亚洲开发银行行业发展局农业、粮食、自然与农村发展分局(SD2-AFNR)局长张庆丰以“努力协作以有效保护滨海生态系统”为题为会议作了背景介绍。他强调,通过在候鸟迁飞通道上的合作,不仅是在保护生物多样性,更是在为亚洲乃至更广范围投资一个具有韧性、粮食安全和繁荣的未来。

在“区域迁飞路线与滨海韧性——通过可持续海岸管理守护全球/区域性公共产品”主题环节中,亚洲开发银行SD2-AFNR首席项目官牛志明主持讨论。国际鸟盟亚洲区域主任维纳雅甘·达玛拉贾、东亚-澳大利西亚迁飞区伙伴关系协定秘书处副首席执行官李允敬、保尔森基金会首席保护官牛红卫、世界滨海论坛协调组顾问斯坦利·约翰逊、印度野生动物研究所项目协调员玛杜米塔·帕尼格拉希、深圳大学教授周海超围绕“为何湿地是区域性公共物品以及区域迁飞线路知识分享平台如何支持其保护”展开小组讨论,强调知识共享与区域协作对迁飞路线保护的关键作用。

在“蓝色经济——投资自然资本,释放滨海生态系统价值”主题环节中,亚洲开发银行SD2-AFNR主任自然资源与农业专家纳拉扬·艾耶担任主持。东盟生物多样性中心前主任特雷莎·蒙迪塔·林发表题为“通过蓝色经济投资滨海自然资本以释放价值”的主旨演讲。特雷莎·蒙迪塔·林表示:“蓝色经济的繁荣,根本在于对其自然资本,即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与人类福祉的持续投资。让我们继续守护和倡导滨海生态系统。这些充满活力的空间,陆地与海洋在此相遇,也是我们未来繁荣的起点。”小组讨论环节,亚洲开发银行AFNR-SD2处长萨纳特·拉纳瓦纳,中国人民大学生态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蓝虹,腾讯碳中和高级顾问吕学都,上海瀛之杰汽车信息技术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SEE生态协会东海项目中心主席庞湧,江苏银行绿色金融部高级经理刘霞,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气候经济学家谢春萍围绕“利用投资与创新促进可持续海岸管理和民生改善”主题进行讨论。

最后,亚洲开发银行驻中国代表处首席代表阿西夫·奇马作闭幕总结。他表明,伙伴关系至关重要,生态系统不仅是全球的重要资产,更是我们共同守护的公共财富。唯有携手努力,才能共筑可持续的未来。

本次活动通过多国、多部门对话,为区域滨海保护与蓝色经济融合发展提供了前瞻思路与务实路径,进一步强化了全球滨海治理的协作网络。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陈燃

校对 盛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