吞吐量突破1900万吨!盐城滨海港:江苏沿海经济带崛起的“蓝色增长极”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08-29 15:14:00
茫茫天海间,一座座巍峨的风力发电机迎风而立,不远处,一片片太阳能光伏板熠熠生辉……今年以来,盐城市滨海县大力发展海洋经济,持续做好“以港聚产、以产兴城、以城促港”文章,蓝色新动能愈发强劲。
“LNG不仅可以作为燃料用于电厂发电,还能够提供大量冷能资源。”盐城滨海城发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蒯晓山介绍,LNG冷能交换中心可以通过技术将LNG冷能进行有效捕获、储存与转化,最终将其充分利用。
全国首家冷能交换中心——滨海港LNG冷能交换中心
盐城市滨海县LNG冷能交换中心拥有一套年处理200万吨LNG、制冷功率为38兆瓦的冷能供应装置,以及配套长约2.3公里、上下2层的冷能综合管廊,能够将冷能源源不断地传输到冻干果蔬、冷水养殖、冰雪乐园、海洋智算中心等项目,助力海洋经济从“物理叠加”的量变走向“化学反应”的质变。
不久前,江苏省内首个深远海养殖平台——滨海县陶湾海洋牧场,“陶湾一号”智能网箱平台迎来重要进展,首批5万斤岱衢族大黄鱼苗顺利投放。
滨海县陶湾1号海洋牧场
“项目创新采用‘陆海接力’养殖模式,在陆基冷水鱼养殖基地培育优质鱼苗,待生长至适宜规格后转移至海洋牧场进行生态养殖,融合了陆基环境可控与海洋空间广阔的双重优势,实现从育苗到成鱼的全周期科学管理。”盐城市滨海县陶湾海洋牧场负责人介绍。
向海向新,借助科技,让蓝色资源转化为发展动能。陶湾海洋牧场依托“陶湾一号”平台建立规范的休闲渔业运营体系,开发滨海渔旅创新业态,打造“海上第一缕阳光”旅游目的地,稳步向全国首个县级全域现代化海洋牧场目标迈进。
“滨海港零碳产业园绿电资源丰富、低碳优势突出,让我们坚定地选择落户于此。”提起企业落户历程,中科融能(盐城)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宾对零碳产业园点赞道。
远景滨海风储一体化产业基地项目施工现场,吊车巨臂划破灼热的天空,主机车间的钢铁骨架已然成形,钢筋铁骨在灼灼烈日下反射着金属光泽,热浪裹挟着钢铁碰撞的铿锵之声扑面而来。据悉,该项目作为远景在海上大兆瓦机型时代的战略布局,满产后可实现年产200台(套)海上风机发电机组和2GWh磷酸铁锂储能产品,并深度参与滨海港零碳产业园“五化”行动,通过新型电网技术优势,共同打造绿色工业体系,助力滨海新旧动能转换和新质生产力发展。
滨海港区新开通至阿联酋、约旦2条汽车滚装航线
海洋新兴产业发展多维向好,正从“跟跑”转向“领跑”。盐城滨海积极打造集绿能装备研发、制造、测试、认证、安装、运维于一体的海上风电母港,实现新能源产业规模和开发规模的历史性跨越。截至目前,该县已集聚远景、上海电气、海力、立洋海上运维等产业链项目,海上风电产业链生态圈快速形成。
2024年,盐城滨海港区货物吞吐量突破1900万吨,实现同比增长6.8%,其中煤炭、矿石、风电设备等重点货种贡献率显著提升。
作为盐城港“一港四区”的重要增长极,滨海港区正依托滨海经济开发区的资源禀赋,积极与国家电投煤电一体化、中国海油LNG等重大能源项目在业务上深度协同,全力构建起“港口+产业+能源”三位一体的发展模式。
在滨海港区主港池北侧的滨海港通用码头三期工程现场,放眼望去,数十名身穿荧光色反光背心的工人操作着各种工具进行施工,一旁,各类工程车辆来来往往,热浪蒸腾中,整个作业区显得繁忙且有序。
“整个项目总投资约8亿元,共布置10万吨级通用泊位1个,泊位总长310米,设计通过能力为415万吨/年,可满足散货每年270万吨、件杂货每年120万吨的吞吐量要求。”滨海港通用码头三期工程项目现场负责人王震介绍,作为滨海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重要战略支点的滨海港通用码头是滨海发展海洋经济的“硬核”支撑。
依托河海交汇的区位优势,滨海着力打通向海发展的“任督二脉”。目前,港区已建成10万吨级航道和8个码头泊位,综合货物通过能力4800万吨。与此同时,滨淮高速(盐城段)已全线通车,滨海港铁路支线也通过专项验收。此外,20万吨级航道工程等项目正全力推进,加快形成以20万吨级航道和30万吨级泊位为龙头、5至10万吨级泊位为主体、千吨级内河码头为支撑的总体格局,全面满足依托港口“大进大出”的重特大临港项目需求。
放大格局扬优势,奋力交出向海逐绿的崭新答卷。以滨海港经济开发区设立为契机,进一步理顺沿海片区管理体制机制,着力提高海洋经济的含绿量、含金量,打造江苏沿海经济带新兴“蓝色增长极”。
下线国内首款大容量半固态电池企业——中科融能锂离子电池项目
做强零碳特色,不断提升“绿电+冷能”综合效益。一体推进电网改造和绿电直连线路建设,探索发展离网型新能源体系,将绿电全时段覆盖率提高到82%;探索“火电+CCUS”试点示范应用,更好发挥火电灵活调节和兜底保供作用。优化冷能利用路径,编制冷能资源综合利用专项规划,探索制定冷能利用地方标准;依托冷能交换中心,构建以冻干食品、抹香鲸冰雪乐园、冷水鱼养殖等项目为代表的产业矩阵,推动形成冷能梯级利用格局,打造国家级冷能利用示范区。丰富零碳应用场景,加快创建一批具有示范意义的绿色工厂、零碳工厂,招引更多有绿电绿证需求的企业,争创国家级零碳园区。
盐城市滨海县积极用足空间资源,持续壮大海洋经济总体规模。坚持规划引领,高水平编制滨海港片区国土空间“1+6”详细规划,加快形成定位准确、功能互补的规划体系,实现开发边界内外“一张图”统筹、陆地与海洋发展统筹。集聚临港产业,加快建设海力海上风电装备制造、远景风储一体化等项目,持续做大海工装备产业;依托海洋智算中心,聚焦大模型、数据安全等领域,加强数字经济企业引育。扩大对外开放,着力打造区域重要物流枢纽。促进对外贸易稳量提质,协调提升LNG保税罐周转效率,持续扩大保税进口、转口贸易业务量,积极推动设立保税仓;开展跨境贸易便利化专项行动,大力培植跨境电商后备企业。
盐城市滨海县正坚定不移向海逐绿、向新而行,坚持立潮头争排头、比实干拼实绩,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以“十四五”圆满收官为全市高质量发展勇挑大梁。
通讯员 陈为琨 刘伟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见习记者 周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