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饮水安全,助沙地发展 南通大学学子走进内蒙赤峰沙地探寻水资源保护与利用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08-20 07:03:00
内蒙古赤峰市作为我国典型生态脆弱区,该地区沙地的水资源状况直接影响到周边乡村的生存与发展。为探寻如何进一步提高当地水资源的利用率,保障居民的饮用水安全,近日,南通大学交通与土木工程学院“浑善水韵”守护者实践团走进赤峰市浑善达克沙地,开启了一场兼具实地调研与民生关怀的实践之旅。
调研前期,团队成立了专项小组,明确水利、环保、安全等多部门的职责分工,反复研讨活动方案,确保调研方向精准。最终,结合当地地理环境和实际需求,团队深入浑善达克沙地周边乡村实地勘察,全面掌握当地饮用水水源、水质及供水设施的现状,精准识别污染风险与短缺问题。结合农牧民的实际用水需求,团队科学制定研究方案与技术路线,为后续调研打下坚实基础。
在乡村调研环节,实践团在村长的引导下,详细了解当地情况:从饮用水安全现状(包括水源类型、氟超标问题治理进展及供水保障措施),到水资源利用面临的挑战(如干旱导致的水源短缺、沙化土地对水资源的消耗),再到当地已采取的应对措施(如防沙治沙成效、牵引式沙障车等创新节水技术的应用,以及生态需水量研究等)。针对调研情况,团队制定了详细的调查问卷并发放给当地村民,内容涵盖基本信息、饮用水安全现状、水资源利用与保护、高效利用需求与建议等,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
实践团还走访了赤峰市气象局、水利局和供水公司。气象局介绍了当地中温带大陆性气候特征及其在水资源监测与气象预警方面的关键作用,为水资源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水利局采取多项综合措施,包括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强地下水保护、加快节水技术和装备创新,助力水资源高效利用。供水公司承担保障农村牧区饮水安全的重要责任,在极端天气期间做好供水保障,通过多项举措应对水资源危机,确保农牧民饮水安全。
团队成员通过实地走访发现,部分区域存在水源单一、季节性短缺及水质波动、传统利用方式效率偏低等问题。通过问卷调查,团队成员摸清了供水设施现状与村民用水需求。针对当前存在问题,实践团与当地相关部门进行了深入探讨,提出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建设备用水源工程、加强水质监测等建议,并逐步探索“节水+生态”模式。
此次实践活动,实践团以专业视角摸清了浑善达克沙地周边乡村水资源管理的现状与需求,为保障农村饮水安全、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了数据支撑和实践参考,为后续制定针对性的保护与利用方案积累了宝贵经验。这些调研成果让团队成员“探饮水安全,助沙地发展”的实践初心在行动中愈发坚定。团队成员王博深有感触地说:“亲眼目睹了沙地周边乡亲们为取水付出的艰辛,以及他们对干净、稳定水源的迫切渴望,我才真切体会到‘水安全’对于当地民生是多么基础又关键的问题。水不仅是资源,更是连接人心的纽带。这些实践让我们明白,科研不仅要实验室里的数据,更要扎根土地、贴近民生,用知识为解决实际问题贡献力量。”
南通大学“浑善水韵”守护者实践团于今年7月成功入选2025年全国大学生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内蒙古“亮丽北疆·一城一榜”专项活动赤峰市入选团队名单。团队成员表示,未来将利用专业所长,持续深耕水资源保护领域,用青春脚步丈量土地,用专业知识服务民生,为守护沙地水资源、助力区域生态保护与乡村振兴协同发展、践行中国式现代化贡献青春力量。(张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