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中院开展联合实地回访 检验假释工作成效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08-19 16:41:00
扬子晚报网8月19日讯(通讯员 张梦然 记者 孙锐)今年以来,连云港市中级人民法院深化落实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依法积极稳妥推进假释制度适用,加强与社区矫正机构对接,有效帮助被假释罪犯融入社会,降低再犯罪风险,共裁定假释罪犯20人,假释比例位居全省前列。
近日,为检验假释工作成效,连云港中院审监庭联合连云港市检察院、连云港监狱,赴徐州市多个县区开展实地回访,通过座谈交流、个别谈心等方式,深入了解被矫正对象工作生活现状、心理状态、经济收入、家庭关系以及融入社会成效等情况。此次回访聚焦“检验检查+教育帮扶”双向并重,既检验前期假释案件办理效果,又检查社区矫正期间被假释罪犯遵纪守法情况,更关注其心理重建和实现再社会化。
被假释罪犯张某每日两次登录监管打卡系统,通过人脸识别、手机定位等方式上报位置,服从监管;每月参加两次针对性法治教育活动,按时完成思想汇报,积极参加社区公益活动。张某也分享了自己的感悟:服刑期间积极接受劳动和教育改造,真诚悔罪,被裁定假释回归社会后,十分珍惜来之不易的改造成果。回访法官语重心长地鼓励张某:在社区矫正中付出的每一分努力,都是迈向“新生”的基石。只要脚踏实地,循法而行,社会也将报以善意回应。“现在有了稳定收入,生活有了新的盼头。”张某说到。
回访座谈会上,徐州市贾汪区社区矫正机构介绍了为社区矫正人员免费提供叉车特种设备操作证培训等就业指导及帮扶措施。
23岁的假释人员贾某讲述,他被假释后到收购粮食的工厂里开叉车,有了稳定的收入,通过自身的努力奋斗,在当地也买了房子,准备年底和女友结婚,生活有了新的起点和方向。就业是社区矫正人员实现“重生”的核心环节,需要政府、企业、社区和家庭的多方协作。回访法官建议社区矫正机构进一步完善矫正措施、消除身份歧视、提升监管能力,促进被假释罪犯尽快回归和融入社会,真正实现刑罚的目的。
“以前不懂法,误入歧途,现在终于能陪伴两个孩子了。”被假释罪犯李某如今这么说。之前李某的犯罪行为给家庭带来了巨大阴影,也影响了孩子的成长和生活。回访中,法官告诫李某要深刻吸取犯罪教训,努力提升学法、尊法、守法意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积极面对生活,以身作则,给两个已进入青春期的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切实承担起为人子、为人父的家庭责任。
裁定假释不是假释案件办理的终点,提升和优化假释案件办理流程和质量,减少和预防被假释罪犯再犯罪,才是假释案件办理的终极目标。连云港中院将持续延伸审判职能,强化协调联动,将假释回访工作制度化、常态化,完善假释实质化审理程序和工作机制,最大限度地发挥刑罚惩罚和教育的功能,有效促进社会综合治理。
校对 胡妍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