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子晚报网
首页 > 新闻中心 > 江苏

江苏纵深推进科技服务进园区行动 发布前沿成果赋能产业创新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05-20 21:09:00

5月20日,由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主办、四大省级创新联盟协办的“纵深实施科技服务进产业园区行动工作推进会”在南京举行。会议以“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 纵深服务创新园区新质转型”为主题,重磅发布前沿技术成果、签约重大技术转移项目,并发布服务国有企业创新发展方案,标志着江苏科技服务园区行动迈入精准化、定制化新阶段。

前沿技术成果发布 破解难题

活动现场,江苏省实验室联盟与江苏省技术转移联盟联合发布一批覆盖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能源等领域的重大创新成果。其中,数字医学工程全国重点实验室研发的“力反馈医疗机器人”可实现微米级精准操作,为远程手术提供技术支撑;南京大学“超亲水凝胶海洋防污涂层”突破传统材料耐久性瓶颈,已与多家船舶制造企业达成合作意向。

“这些成果既包含‘从0到1’的原创突破,也注重‘从1到10’的市场转化。”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主任赵志强介绍,两大联盟通过“揭榜挂帅”“定向攻关”机制,推动高校院所200余项高端成果与园区企业精准对接。东南大学技术转移中心总经理王立辉透露,该校发布的“大数据智能压缩与优化”技术已进入产品化阶段,正与多家通信企业洽谈合作,预计可降低数据传输成本30%以上。

十年深耕构建“33310”服务体系 年服务企业超4万家

自2015年率先启动科技服务进园区行动以来,江苏已构建“33310产业集成创新服务体系”和“五个一”集成创新服务模式。截至目前,中心与99家产业园区建立合作,实现国家高新区全覆盖、省级高新区90%覆盖,在35家园区开设一站式服务窗口,累计集聚300余家科技服务机构、4000余项技术成果,开展400余场活动,解决企业技术难题1000余项。

南京江宁经济技术开发区是典型案例。园区内江苏静界智控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高强介绍,通过中心牵线,企业与北京理工大学李惠彬教授团队合作开发的“飞行器和重大装备智能监测与健康诊断技术”成功签约,预计可为企业新增产值超5000万元。“从实验室到生产线,科技服务团队全程跟进,帮我们突破了传感器精度和算法稳定性两大技术壁垒。”

“六个新”任务+“两高一站三中心” 打造全球科创高地

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江苏提出“六个新”任务举措:构建新机制、培育新主体、建设新平台、攻关新技术、拓展新场景、优化新生态。赵志强表示,未来将重点推进“两高一站三中心”建设,并建立长效机制,通过定期举办技术对接会、成果发布会等活动,搭建常态化产学研合作平台。

会议当天,国有企业对接交流会同步举行。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与江苏省盐业集团、江苏省文投集团等国企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围绕重大战略科技力量融入、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等领域展开深度合作。

专家建言:以“四个精准”推动服务提质增效

“科技服务进园区需从‘大水漫灌’转向‘精准滴灌’。”国家技术转移苏南中心专家委员会主任李健指出,江苏应聚焦“四个精准”:精准识别企业需求、精准匹配创新资源、精准设计服务方案、精准评估服务成效。他建议,可借鉴深圳“楼上楼下”创新综合体模式,推动研发机构与企业在物理空间上深度融合。

东南大学是江苏省技术转移联盟2025年度轮值主席单位。东南大学技术转移中心总经理王立辉告诉记者,这次江苏省技术联盟发布了来自11所高校的11项技术成果,围绕新材料、信息通信、医学这3个重点方向展开。他同时提出“双向赋能”理念:“高校要主动走出‘象牙塔’,企业也要建立‘容错机制’,共同承担创新风险。”

摄影 余萍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徐媛园

校对 盛媛媛

扬子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