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B座西窗

繁星 | 回南天

来源: 扬子晚报

2025-07-04 15:59:00

做饭时从橱柜里拿出一包紫菜准备煮汤,打开包装才发现已经发霉了,又逐一打开剩下的几袋,也全部坏掉不能食用了。罪魁祸首是前段时间频繁出现的回南天,令有着独立塑料纸包装的紫菜也无法完全隔绝湿气,悄然产生了质变。而这也是生活在南方不可避免的,有时也令人略感沮丧的事:回南天的潮湿,与夏季的溽热,经常互为交织缠绕,同时占据了水与火两个领域。

每年春夏之交,常看到有两广人拍视频,把自己家因回南天返潮成为“水帘洞”的“惨状”展示出来,令许多北方人大感骇异,惊讶原来回南天是这样的。严格说起来,返潮并不是岭南特有的天气现象,江南一带的黄梅天也是雨季导致的空气湿度过大。清人赵翼的《陔馀丛考》说,宋元时期江南有民俗,人们不堪黄梅天潮湿之苦,会剪纸为女性形状,手持一把扫帚,悬挂在自家屋檐下,名为“扫晴娘”,期望能尽快扫走空气中的多余水分,重回干爽适宜的天气。

不过,相比黄梅天大多只是令柜子或门框发胀变形,无法顺利开合,回南天无疑不是一个量级的,光是墙壁上凝结布满了水珠一排排往下流淌的场景,就会让没见过的人感受到强烈的感官冲击。我最近看到女作家萧红1940年初在香港居住的经历,对于从小生活在东北的她来说,回南天更令人崩溃,她为此写信向友人诉苦,声称可能是这个地方的气候不对,“写几天文章,就要病几天”,让她完全无法适应,甚至觉得大雾茫茫的重庆已算是天堂,时刻都在盼望能够早日返回北方居住。

由此联想到更古早的年代,柳宗元、韩愈、苏轼等人被贬谪放逐到岭南第一次看到回南天的“恐怖”景象,心中肯定暗想,这些“瘴疠毒气”恐怕会让自己久处中原的体质难以承受,有可能因此患上疾病,甚至把命葬送在这里。那种即时浮现并悄然渗透的绝望感,是自幼就生长在岭南的人难以感同身受的。不过,到今天很多人已经明白,生活中许多事情就像回南天一样,并不由个人好恶所主导,也无法掌控或预测,怎样去接纳并释放不安或抵触情绪,学会与自己不喜欢的事物共存,才是最重要的。如岭南人喜欢煲老火靓汤,饮凉茶,其实就是接纳了回南天以后,由此演化出来的丰富多彩的人生体验。

作者:青丝

来源:扬子晚报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