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申遗成功,江苏元素“亮”了
来源:紫牛新闻
2024-12-05 17:43

北京时间12月4日22时12分,在巴拉圭共和国首都亚松森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十九届会议上,中国政府申报的“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被成功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是我国第44项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的项目,该项目申报由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共同推动,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组织秦淮灯彩、桃花坞木版年画、泰伯庙会等春节相关非遗代表性项目参与了申报工作。


秦淮灯彩甲天下,万盏花灯映团圆。走过1700余年历程的秦淮灯彩,源于东吴,兴于魏晋南北朝,隆于唐宋,盛于明清。在年年岁岁玉壶光转、火树银花的光影盛宴中,凝聚着国人对太平盛世、幸福团圆的期盼。历史的光影流变中,秦淮灯彩始终专注于自身品质的提升,融古汇今,不断注入新的时代内涵,风姿愈发迷人。2007年,秦淮灯彩入选江苏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点亮一盏中国灯,照亮千载回家路。与秦淮灯彩密切相关的秦淮灯会,是全国持续时间最长、参与人数最多、规模最大的民俗灯会。2006年,秦淮灯会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一团和气,年年有余。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以吉祥喜庆、花鸟蔬果等传统审美内容为主,精细秀雅,隽永多彩,是水乡人民精神信仰、文化心理和对未来生活美好向往的理想象征,被誉为“东方古艺之花”。2006年,桃花坞木版年画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在“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申报书中,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赫然在列。其提及缘由为“桃花坞木版年画”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涉及的可持续发展目标为“优质教育”和“包容性经济发展”。


泰伯庙会是江南地区新年开春的第一个庙会,也是无锡乃至江南诸多庙会中最具历史渊源和社会影响力的庙会之一。每年正月初九举行,以纪念泰伯的生日和他开发江南的丰功伟绩。

泰伯,商末周国人,周太王古公亶父之长子,为成全父意,让位于三弟季历,携二弟仲雍于祖甲十八年(公元前1146年)来到江南,向当地百姓传授先进的耕种技术,兴修水利,发展农桑,传播文化,创建了江南第一个文明古国,史称“勾吴”。将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文化相融合,形成了灿烂的吴文化,成为吴文化的鼻祖。百姓尊其为“让王”,孔子称其为“至德”,司马迁将其列为“世家第一”。

泰伯庙位于今无锡梅村镇的伯渎河畔,始建于东汉,现存主体为明清建筑。庙会体现了中华民族崇仰至德先贤的优良传统,编织了海内外广大宗亲维系故土的文化纽带,兼容儒、道、佛三大文化信仰,体现民众祈求天下平安吉祥心愿,具有传统文化兼容并蓄的人文特质。庙会既有传统礼仪文化展示,也是吴地风土风物、民间文艺、传统技艺等内容的展示交流,体现了丰富的吴文化特色。

春节,承载着中华民族共同的理想与期盼,激发着中国人的文化创造力,不断赋予中国人追求美好生活的精神力量。每年春节的具体日期都由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联合国际天文学联合会,采用北京时间为标准计算公布。在此次申报工作中,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提供农历知识、编算等方面资料。

中国春节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溯源、活化和传播具有重要意义。以本次申遗成功为契机,江苏将继续推进非遗保护工作,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跨越数千年的非遗民俗,通过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新时代焕发更加迷人的光彩。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楠

校对 徐珩

| 微矩阵

 报纸广告服务 新媒体广告刊例价 技术服务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