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杂谈|别让温情消弭在地域偏见中,南方小土豆”也是文旅“小金豆”
来源:紫牛新闻
2024-01-08 17:46

这个冬天,哈尔滨的冰雪经济热火朝天,根据哈尔滨文旅微信公众号公布的数据,2024年元旦假期,哈尔滨文旅市场持续火爆,截至元旦假日第3天,哈尔滨市累计接待游客304.79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59.14亿元。游客接待量与旅游总收入达到历史峰值。

跟着哈尔滨文旅一同火起来的还有“南方小土豆”,这个称呼一开始带着可爱、亲昵的属性,但随着哈尔滨文旅的持续爆红,南方小土豆是不是一种地域偏见和刻板印象的讨论声也越来越响。

“小土豆”称呼可能要追溯到去年十月,当时的哈尔滨文旅还在用“我姓哈”的土摇歌曲努力推广着自己,一位顶着土豆特效滤镜的姑娘发短视频分享了哈尔滨旅游的正确打开方式,这条视频获得了近百万的点赞,一下子给不少对哈尔滨并不了解的网友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难道哈尔滨真的是这么美的地方吗?”很快,越来越多去哈尔滨旅游的网友们带着爆赞好评来到了社交平台,“小土豆勇闯哈尔滨,真的洋气!”哈尔滨出圈了,小土豆子成为了一些去哈尔滨旅游的外地人给自己取的代称,随着哈尔滨文旅热度的持续升温,越来越多好奇东北的南方人加入了哈尔滨旅游大军,南方小土豆这个昵称也就出现了。

图片

 

不难看出,南方小土豆这个称呼的诞生一开始并不是带着恶意的,在应用的场景方面也是如此,看见游客在拿着手机试图寻路时说一句“哎呀这里有个南方小土豆迷路了,咋不开口问一句呢我都准备好带路了。”还有好客的市民做了个“南方小土豆免费顺风车”的牌子,免费载客,也能感受到本地人对于外地游客是热情的,叫游客“南方小土豆”也不含有偏见和歧视的语气。

那么“南方小土豆”这个称呼是否又让南方人普遍的感到了被冒犯?实际上让人感到不适的并非南方小土豆这个词本身,而是围绕这个词被玩出来的烂梗,比如“想要养个南方小土豆”“东北人玩小土豆”等,甚至还有用南方小土豆和东北糙汉子写低俗段子的,一个本来可可爱爱的词变成了挑动地域差异、性别攻击的引火绳。

不管是“南方小土豆”还是最近这几天火起来的“广西小沙糖桔”,这些称呼的诞生本身都是在传播着友善与温情,曲解、恶意解读这些本来友善的信息,煽动对立的言论让本来友善的互联网讨论氛围变成毫无意义的口水仗。1月7日,微博管理员发文表示,站方在巡查中发现有个别用户罔顾事实刻意带节奏,恶意解读各种爱称并趁机挑动地域对立、性别对立,甚至发布人身攻击、地域攻击的等极端言论,微博对排查到的1287条煽动地域对立、性别对立的违规内容予以清理,并对79个违规账号进行阶段性禁言处置。

南北有地域差异,也有文化差异,对于不同地域的差异应以理性、客观、包容的态度去看待。“南方小土豆”不仅是跨地域的文旅交流,也是南北地域文化友善交流的探索,“南方小土豆”是文旅“小金豆”,游客们带来的不仅是火热的哈尔滨文旅成绩,更是让所有人看到了这座城市丰富的文旅资源,打破了对这座城市旧有的印象,感受到了东北人的热情大方。“南方小土豆”们的快乐是哈尔滨上到政府文旅规划下到市民、商家的热情欢迎共同营造出来的,火热的冰雪经济是一场双向奔赴的感动,别让这样的温情消弭在地域歧视、性别对立的口水仗中。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沈昭

校对 徐珩

| 微矩阵

 报纸广告服务 新媒体广告刊例价 技术服务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