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阴如梭,诗歌如线。中国古代文人留下一篇篇经典诗词,它们穿越千年而来,让我们透过文字与之心意相通。“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诗词自有一种力量,让一切都变美。今天起,由江苏省委宣传部、江苏省文明办、新华报业传媒集团主办,扬子晚报承办的《爱上经典·优秀传统文化名家名师微课堂》融媒项目将正式推出第三组课程《吟诵最美诗词》,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文学博士俞香顺将带领同学们一同走进诗词的世界,领略四季风物,感受古典之美。
“中国古代诗词具有四美:语言美,形式美,音律美,意境美。”俞教授告诉大家,古人作诗会根据内容和意境的需要,精心挑选最贴切、最富有表现力的字词来表情达意,常常出现“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的意境,也就是所谓的“炼字”。俞教授以王安石的名句“春风又绿江南岸”举例,他指出这个“绿”就是典型的炼字。“绿本来是形容词,在这里用作了动词,把看不见的春风转换成了鲜明的视觉形象。”俞教授介绍,据史料记载,王安石的初稿中,原句是“春风又到江南岸”,从“到”至“绿”,王安石经历了十几次修改,最终留下了这一千古名句。
在本节课中,俞香顺教授将从古代诗词的“四美”入手,结合经典名句带领大家一同赏析诗词韵味,体会中国古典诗歌的价值。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王雪瑞
校对 徐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