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治密码丨江苏南通:构建多元社会心理服务体系 基层社会治理注入“心”能量
来源:南通网
2025-04-25 22:30

 寓教于乐的心理健康魔方,充满科幻感的VR训练室,让人沉浸式放松的暖心剧场……这些别具特色的心理健康服务,成为江苏南通基层治理中的一大特色。近年来,南通以儿童青少年、孕产妇、留守人员等基层特殊人群的心理健康服务为抓手,积极推进多元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截至目前,南通全市87家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设心理咨询室;在各县(市、区)统筹设立7家少儿心理健康门诊;开展“心理服务走基层”活动,为群众送去家门口的心理健康服务。

4月是第37个爱国卫生月,主题是“爱卫新篇章 健康‘心’生活”。近日,记者以此为契机,走进各县(市、区)实地探访基层心理健康服务新景象。

“黑科技”加持心理服务

躺在音乐疗愈椅上,聆听舒缓轻柔的音乐,椅子上的按摩开关同时启动,身体的僵硬与紧张得以放松;在全息投影放松室,踩下一朵朵向日葵,让所有的烦恼与压力随着散开的花瓣远去……在海安市社会心理指导服务中心内,10多位职工代表通过沉浸式体验,感受到久违的身心放松。

图片

去年4月,总投资500多万元、面积2200平方米的海安市社会心理服务指导中心建成运行,截至目前,已接待社会公众2000余人次;协助工会、妇联、公安、检察院等部门精准开展心理疏导2300余人次,为相关企业提供心理干预300余人次。

“与医院不同,我们以非药物的心理咨询与治疗为主。”中心副主任崔妍介绍,这里购置了先进认知训练系统、智能宣泄系统、微笑训练仪、心理放松椅等,通过高科技加持,让心理疏导变得趣味盎然。

在如皋二院医学心理健康中心,近期,前来接受生物反馈治疗的青少年逐渐增多。“这是一种安全、无创的‘大脑训练’技术,特别适合改善多动症、焦虑、学习困难等儿童常见问题。”副院长徐孝荣介绍,该院引进了十多台先进的生物反馈治疗仪,孩子治疗时全程像玩电子游戏,仅需将传感器贴在额头和耳后,戴上耳机,观看电子屏幕,无任何不适。在工作人员的指引下,记者现场体验——随着压力阈值降低,眼前的电子屏幕上,一朵原本闭合的莲花缓缓盛开……

“我们鼓励二级综合医院、有条件的基层卫生机构开设精神(心理)科门诊,引进更多先进的心理诊疗设备,用科技赋能基层心理健康服务,让群众的心理治疗更便捷、智慧、高效。”南通市卫健委相关负责人说。

用心浇灌“祖国的未来”

临近中考,海安惠心志愿者服务社社长、心理咨询师徐颖十分忙碌。“居委会把钥匙给我了。最近,每天晚上我都会到社区心理咨询室给学生开展心理咨询服务。”

图片

惠心志愿者服务社由教师、心理咨询师、亲子志愿者等自发组成,2018年“安家”海安街道复兴社区。“我们在居委会二楼开设了心理咨询室,搭建‘徐老师聊吧’公益平台,为青少年及家长提供心理辅导。”复兴社区党总支副书记丁鹏介绍,社区因毗邻海安高级中学,吸引了大量租户家庭。当青少年出现心理问题后,可由本人或家长到社区预约心理咨询服务,由以徐颖为首的惠心社十多名骨干成员利用业余时间轮流前来开展公益心理服务。

去年,高三学生李亮(化名)在高考前一个月产生焦虑、恐惧、睡眠障碍等问题。家长焦急万分,第一时间来到社区寻求帮助,在惠心社心理辅导老师两周的干预后,李亮焦虑的情绪得到了缓解。“我们对李亮心理干预的同时,也对其父母进行了心理疏导,并建议他们一家出去旅行散心。”在多重干预下,最终李亮顺利参加高考,还考上了心仪的大学。这样的个案服务,在复兴社区已累计300多人次。

截至目前,南通全部高校、中小学100%建成心理辅导室,配备专(兼)职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在各县(市、区)统筹设立7家少儿心理健康门诊,建设青少年心理咨询服务热线;2024年,儿童青少年心理门诊就诊好转率达80%,住院好转率达98%。

基层心理服务需求增长

作为复兴社区的在职党员,陆海一还有多重身份:海安三院院长、海安市社会心理服务指导中心主任、高级心理治疗师。从去年起,他积极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每月在社区开展一次心理健康讲座。

前不久,居民李某因失业导致夫妻关系紧张,家庭不和睦。在一次讲座后,他主动找到陆海一倾诉心中的烦恼。听完李某的讲述,陆海一当即对他进行心理辅导,通过多次的交流、倾听、共情、疏导,李某终于重拾就业信心,夫妻矛盾也大大缓和,他对生活又充满了希望。

生育期女性是心理疾病易感人群。从2023年起,如皋二院就与如皋市妇幼计生中心联合开设“妇幼保健门诊”,结合乡村医生在随访过程中发现的疑似产后抑郁症患者进行重点干预。“去年共对3988名孕产妇进行了抑郁筛查,发现38例异常,1例确诊为重度抑郁症,我们均及时进行了干预。”徐孝荣表示。

“一旦接到基层会诊请求,我们会迅速响应,以专业力量为基层救治工作注入‘强心剂’。”南通四院党委书记葛振华介绍,作为市精神卫生专科联盟的龙头单位,近年来,该院积极发挥指导帮扶作用,畅通绿色转诊渠道。此前,他们就与启东五院医生、村医、村干部等协作,对基层一例“精神疾病合并妊娠高血压”的孕妇成功进行心理干预和治疗,打通了“精卫中心—产科—社区”三方联动通道,确保高危人群无缝衔接救治。

当前,面临城乡融合、数字化转型、价值重构等多重挑战,基层群众的心理健康需求日益增长。“利用2025—2027精神卫生服务年的契机,我们将持续加强基层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从‘被动应对’向‘主动预防’转型,以专业力量夯实服务根基,织密基层心理防护网。”南通市卫健委相关负责人说。

作者:冯启榕 周敬杨

| 微矩阵

 报纸广告服务 新媒体广告刊例价 技术服务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