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小时候,我们总喜欢依偎在父母怀中,缠着他们讲睡前故事。那些温暖的灯光下,一个个精彩的故事,构筑起童年最美好的回忆。而如今,当我们也成为了父母,满心满眼都是孩子的成长,每晚不厌其烦地把童话讲给孩子听,享受着亲子阅读的温馨时刻。
但你是否注意到,在我们专注于下一代成长的同时,渐渐老去的父母正悄然被忽视?随着岁月的流逝,父母的眼角爬上了深深的皱纹,曾经明亮的双眸变得黯淡昏花,即使戴着老花镜,眼睛依然在文字间吃力游移。父母不仅视力大不如前,阅读时的理解速度、专注力也在慢慢减退。
在亲子阅读备受瞩目的当下,也别忽略了家中的老人。岁月偷走了他们的视力,却偷不走他们对知识的渴望、对陪伴的期待。陪父母共读一本书,便是陪伴老人更温暖的方式。在书页翻动间,分享彼此的感悟,把童年时他们给予的温暖,重新捧到他们面前。
亲子阅读仿佛总是在从父母到孩子单向流动着,扬子晚报银龄数智生活学堂根据《2025年度上海市“乐龄书单”》整理了这份书单,希望为您打开全新视角,用共读一本书的时光,给予父母贴心的陪伴,将亲子阅读延伸为银龄共读,实现温暖的文化反哺,让知识与爱双向奔赴。
4月23日,第30个世界读书日如约而至,让我们循着这份精心整理的书单,一同开启银龄共读的奇妙旅程!
01.《丰子恺漫画课:读懂外公的画》(丰子恺 绘 杨子耘 杨朝婴 著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一代文艺大家丰子恺先生的外孙和外孙女追忆丰家漫画课,还原漫画背后的故事和心境。本书收录多幅罕见的丰子恺漫画,带领读者走近博学、丰富且风趣的丰子恺,同时深切感受画作的奇妙之处。
02.《燕东园左邻右舍》(徐泓 著 上海文艺出版社)
作者以特稿的笔法、详尽的史料搜集以及对数十位燕东园二代的访谈实录,讲述1926—1966年小楼里的住户与往事。书中鲜活的人物群像与真实的历史细节,宛如一幅徐徐展开的文化长卷,为读者呈现那一代学人的精神世界。
03.《叶嘉莹说词:云间派》(叶嘉莹 著 上海三联书店)
作者从云间派的审美与意旨,着力叙述“词”这一文学体式背后的词人的遭际、历史文化的背景,串联从宋词到清词的发展理路,让读者在平仄韵律中感受明末清初文人的家国情怀与美学追求。
04.《汉口路上》(读史老张 著 上海远东出版社)
上海汉口路,东起外滩,西至西藏中路,全长约1500米,不仅是报业街,还是海关街、金融街,满满的历史、墨香与传奇。作者汉口路为切口,融合历史档案、民间记忆与实地探访,将城市街巷化作流动的史书,让读者既能触摸到建筑砖石中的沧桑,也能窥见普通人与时代命运的深刻联结。
05.《<民法典>助你行》(徐建飞 主编 上海教育出版社)
作者通过贴近生活的案例解析,将晦涩法条转化为实用锦囊,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帮助读者学法、用法,守护自身权益。
06.《老年人触手可及的AI新科技》(上海市老年教育教材研发中心 编 上海教育出版社)
为银发群体打造的AI入门指南,帮助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轻松拥抱智能时代。
07.《手机摄影与后期制作》(王慧琚 主编 上海教育出版社)
书中介绍了手机摄影的基础知识、普通拍摄模式、专业拍摄模式、构图艺术、主题拍摄技巧、基本修图方法、高级修图方法。全书图文并茂,通过图片、步骤图等途径,深入浅出地为手机摄影与后期制作爱好者讲解相关理论与实践知识,能够丰富老年学员的日常生活,增添老年生活乐趣。
08.《我偷吃了孙子的糖:老年心理健康指南》(王雪 况伟宏 黄雪花 主编 成都时代出版社)
书中描述了老年期常见的心理问题,并就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从医疗护理和家庭护理角度提出了有益的建议,帮助老年人正视情绪、悦纳自我,找到晚年生活的意义与快乐。
09.《睡不着,怎么办》(“60岁开始读”科普教育丛书)(孙丽红 田瑞菁 徐婕 编著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作者从典型的病案小故事入手,针对老年朋友们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心理调适和求医问药等方面,扼要介绍各种行之有效的助眠策略和方法,可读性和实用性强,可帮助有睡眠障碍的老年朋友们远离失眠,享有好睡眠,乐享晚年生活!
10.《吃着吃着就老了》(陈晓卿 著 文汇出版社)
这是一部吃透人生的随笔集,作者以美食为线索,书写人生百味。书中既有对食物本味的深情描摹,也暗藏生活哲思,让读者能在“吃”里找到归属,在唇齿留香间感悟生活的温度。
11.《老年人学山水画》(芜湖老年大学 编 上海教育出版社)
书中系统讲解山水画的笔墨技法和构图原理,让老年人在挥毫泼墨中感受传统文化魅力,培养审美情趣,享受艺术创作带来的身心愉悦与成就感。
12.《老年人防诈骗手册》(丁芳 编著 农村读物出版社)
书中收集了常见诈骗形式30例,并结合实际案例提供了防诈骗的应对方法,以“文字+漫画”的形式呈现,使其阅读起来更加轻松,帮助老年朋友提高防诈骗意识,保护自身合法权益。
13.《走近大先生:20位大家的教育人生精粹》(张东 主编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书中精选了《中国教育报》创刊40年来的生动人物报道,为读者呈现施一公、周有光、潘懋元、莫言、杨振宁等20位大家的教育人生精粹,品读他们的精彩人生故事,领略中国教育精神的传承。
14.《生熟有道:普洱茶的山林、市井和江湖》(张静红 著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通过对普洱茶采收、加工、交易和消费空间的追踪、关注,作者生动地描述了普洱茶从一种家庭手工制品到一种重要产业的过程,而在这一转变过程中,读者将进入普洱江湖中人的生活和戏剧化冲突之中,感受他们周旋在多方力量下的坚韧。
15.《创造财富的逻辑》(冯兴元 孟冰 著 上海三联书店)
书中通过研究解读奥地利经济学和弗莱堡学派经济学等来阐明创造财富的逻辑和共同富裕之路,帮助读者打破财富认知误区,是提升经济决策能力的实用指南。
16.《医生说你可以沮丧,就算哭出来也没关系》([日]平光源 著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作者毫无保留地描述了自己的绝望经历,还写下了在1年内与约1万名患者对话,得出的面对生存困境的心灵处方。书中还收录了许多关于如何面对工作压力、如何处理人际关系,如何度过艰难日常的心理咨询故事,以及一些关于人生的思考,引导读者接纳负面情绪,学会自我关怀与压力释放。
17.《医说就懂的中医智慧——我想问中医》(朱为康 武悦 主编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书中将朱氏内科的传承与现代中医理论相结合,并就当下的社会现象和老百姓普遍面临的中医问题和误区,用通俗的文字做了详细解答。从最不起眼但并非人人懂得的如何煎药,到社会流行的各种养生方法,都以客观依据进行科普,纠正一些看似有益但却是有害的养生方法和生活习惯,为大家如何正确就医养生提供了帮助。
18.《何谓健康——大脑如何影响高血压、肥胖和成瘾》([美]彼得·斯特林 著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作者认为,我们需要从个人身体的最基本层面到社会大环境,去全面审视“何谓健康”,打破传统健康认知,揭示大脑与身体代谢的深层关联,适合医学爱好者与追求科学养生的读者。
19.《百岁培养计划:健康长寿的7大方案》([日]林英惠 著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作者将前沿的科学研究与临床案例相结合,从心理调节到饮食改变,阐述了饮食、运动、习惯、压力、睡眠、情绪、行为7大与健康息息相关的内容以及具体的改变方法,帮助读者通过改善环境、健身运动、调整饮食、修复大脑、管理压力等多方面修复身体。
20.《老年人身体功能强化锻炼教程》(闫琪 人邮体育 编著 人民邮电出版社)
书中详细介绍了“功能锻炼”的概念,带领读者理解人体是靠多个部位协调配合来维持整体功能活动的,强调了功能锻炼对于老年人的重要意义,及老年人在开始功能锻炼前及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
参考来源:上海民政
统筹:任赛丰
文字:邵怡
图片:王刚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