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持续擦亮“到泰州·泰周到”营商环境品牌,推动解决法治领域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近日,泰州市委依法治市办组织开展2025年泰州市法治为民办实事活动,经广泛征集、组织筛选、综合审定、专题审议,确定2025年度15件市级法治为民办实事项目,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法治新要求新期待。
2025年度市级法治为民办实事项目
1.制定《泰州市养老服务条例》,保障“老有所养、老有善养”
实施单位:市人大办、市司法局、市民政局
未来5到10年,是我市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机遇期和宝贵窗口期,为进一步满足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着力解决养老服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等问题,制定出台《泰州市养老服务条例》,构建高质量养老服务体系,为“老有所养”“老有善养”提供更强法治保障。
2.开展道路交通安全“一法五条例”执法检查
实施单位:市人大办
把国家道路交通安全法、国务院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省、市道路交通安全条例、省电动自行车管理条例和市快速路管理条例贯彻执行情况作为执法检查的重点内容,对道路交通管理工作进行整体谋划、系统布局。上下联动开展道路交通安全相关“一法五条例”执法检查,着力提高人民群众的安全感。
3.开展拖欠中小企业账款治理专项行动
实施单位:市中级法院
优化拖欠中小企业账款案件“立审执衔接配合”制度机制,统筹推动该类案件审判执行效率和效果双优化。联合有关部门、单位,横向构建拖欠中小企业账款案件化解机制,形成防止和破解拖欠企业账款问题的合力。
4.开展“凤城检韵·法治行”系列普法行动
实施单位:市检察院
立足“四大检察”职能(刑事、民事、行政和公益诉讼检察职能),结合群众法治需求,开展法治伴你行、农民工学法活动周、法护江河·水清岸绿等一月一主题“法治行”系列普法行动,利用“天行健影视工作室”“晶晶说法”等检察宣传平台,开展释法说理,强化正向引导,切实提升公众法律意识和法治素养。
5.构建经侦服务前哨站,助力企业风险防控
实施单位:市公安局
在企业挂牌成立经侦服务前哨站,定期开展走访,建立服务企业“绿色通道”,严打发生侵犯企业权益的合同诈骗、金融诈骗、侵犯知识产权以及内部人员职务犯罪等犯罪,为企业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定期对企业以及企业经营项目进行“平安体检”,向企业进行风险提示、建议,引导企业风险防控。
6.打造“泰周到·益企来”法治生态,助力高质量发展
实施单位:市司法局
聚力做好“四篇文章”、致力服务“三个能级”,组织实施“益企律来”提优涉企法律服务、“益企勿扰”规范涉企行政检查、“益企出海”提升涉外法律服务三大主题行动,打造“益企”发展法治生态,全力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7.开展青少年“知法明心智·润心护成长”护航行动
实施单位:团市委
成立“护苗青年宣讲团”,定期开展“法治公开课”进校园、进社区活动,制作法治科普、心理调适小课堂视频,将法律知识与心理健康结合,在全市中小学开展“模拟法庭”大赛,通过以案释法,用生动有趣的方式让青少年了解法律常识、掌握心理调适方法。用好12355线上心理咨询通道,为青少年持续提供法律与心理支持。
8.打造“泰企通”平台,推进涉企政策服务集成改革
实施单位:市工信局
打造“泰企通”平台,实现政策从零散分布到集中公开,将惠企政策“一对一”智能推送给企业,变“企业找政策”为“政策找企业”。会同相关部门(单位)进一步优化“一企来办·泰企通”平台,深化涉企政策服务集成改革,全力打造为企服务升级版。
9.开展老旧住宅电梯安全“体检”
实施单位:市市场监管局
贯彻落实《泰州市电梯安全管理条例》,围绕使用年限长、故障率高、群众反映强烈的老旧住宅电梯,组织专业的安全评估机构,对电梯进行全方位的“体检”,并督促使用单位及时消除安全事故隐患,提升设备本质安全,保障群众乘梯出行安全。
10.织密餐厨垃圾处置管理网,守护“舌尖上的安全”
实施单位:市城管局
依法加强餐厨垃圾收集、运输、处置管理。各辖区城管部门梳理辖区内宾馆、饭店、单位食堂等餐厨垃圾产生单位餐厨垃圾处置情况,实行动态管理,依法签订收集运输协议,督促收集运输单位进一步优化收运路线,确保辖区内餐厨垃圾应收尽收,有效实现资源化利用。
11.推行“邀约式”安全生产指导服务
实施单位:市应急局
组织开展“邀约式”安全生产指导服务活动,通过企业邀约、部门应约,精准开展指导服务。企业结合自身需求,通过线上申请途径提出邀约要求,选定拟邀约的意向服务部门,提出指导服务需求。市、市(区)两级应急部门3个工作日内联系邀约企业,对照企业需求提供相应指导服务。
12.开展“绿剑护粮安”执法行动
实施单位:市农业农村局
在全市范围内统筹推进长江十年禁渔、农资打假、农产品质量安全等农业农村重点领域“绿剑护粮安”专项执法行动,严打农资进村“忽悠团”、以“订单农业”设骗局等坑农害农、危害粮食及重要农产品稳定供给的违法行为。
13.打造“泰信服”法治化信访品牌
实施单位:市信访局
全面贯彻落实《信访工作条例》,重点解决应受理而不受理、应办理而不办理、应追责而不追责、应处理而不处理“四应四不”问题,加强督查督办和精准追责,推动“五化”“四到位”要求落实落地,确保群众的每一项诉求都依法推进,全力打造带有泰州特色的“泰信服”法治化品牌。
14.打造“律动国门”涉外法律服务品牌
实施单位:泰州边检、市司法局
以“警地共建律动国门”为主题,紧扣队伍、阵地、平台三个重点,打造公职律师、社会律师齐参与的涉外法律服务队伍,依托边检服务窗口、警务室等口岸一线阵地,搭建法律沙龙交流平台、法治宣传服务平台,为涉外港航企业、码头工人和外籍船员等边检对象和出入境人员提供“线上+线下”法律咨询、纠纷调解、法律援助、普法宣传“四位一体”的公共法律服务,助力营造一流法治化口岸营商环境。
15.实施“泰会调”职工法治服务行动
实施单位:市总工会
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加强企业调解组织建设,构建“调解优先,裁调诉调衔接”的工作机制,推进落实劳动者合法权益保障协调机制,打造“泰会调”工作特色品牌。为企业提供劳动用工“法治体检”,对企业和职工开展劳动法治教育,提升企业依法经营和职工依法维权意识能力。来源法治泰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