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几年前,大厂长冲步行街不仅是大厂地区商业中心、金融中心、餐饮娱乐服务中心,还是一个远近闻名的露天旧书摊的地方。每至周末,在步行街金年华商场前的人行道上,总会出现一个硕大的旧书地摊,做卖旧书生意的主人会把一袋袋旧书码放在油布上,看书买书的人络绎不绝。
我也常常利用周末到这儿来“看书”“淘书”。每当我来到书摊前翻阅着一本本旧书,心情便会慢慢地好了起来,这个旧书摊闹中取静,摊位上的书籍种类很多,包罗万象。四大名著散发着古典文学的魅力;金庸武侠小说,以其跌宕起伏的情节、快意恩仇的江湖,吸引着无数读者驻足。还有琳琅满目的各类图书,仿佛在向每一位路过的人诉说精彩故事,它们整齐排列,像是在等待着有缘人翻开它们,开启奇妙的阅读之旅。
许多书页已经泛黄,充满了时代感,甚至有些书的边角都破损了,但是,这些都丝毫不影响读书人的兴趣,书摊前人们三三两两专心致志地从一大堆旧书中“淘宝”“捡漏”忙得不亦乐乎。记忆中,一些七八十年代出版的杂志特别抢手,如《东海民兵》《辽宁青年》《篮球》《科学普及》《知音》等等。
春日的阳光最是慷慨,将书页镀上一层柔和的蜜色。随即翻开一本书,细品着淡淡的墨香味,那是旧书才有的味道。此时书摊周围已经聚集了不少人,有戴老花镜的老人,有穿校服的学生,有穿工作服的中年人,他们或席地而坐或站立或直接蹲在地上捧着书翻阅,都各自沉浸在书里。
书摊的主人手拿一根竹竿端着一杯水悠闲地晒着太阳。而旧书的价格在现在看来,低廉得近乎“慈悲”。工具书三元封顶,一般4折,特别破旧的书2折。这些旧书刊是大企业图书馆(室)更新下来的,虽旧但完好。于是我开始放心挑选,翻来覆去后我找到了心仪的书籍,汪曾祺的《人间草木》,我甚是欣喜。它是最适合春天阅读的书了——书中的草木山川,花鸟虫鱼,以及随处不在的人情味,以及那些乡情民俗,凡人小事温润的乡土味,我都十分喜欢。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世间的美好与灵动,看到了作者那一颗从容豁达的心灵。
我毫不犹豫地买下了这些书,有种如获至宝的感觉,当颤抖的手拿出12元书款时心情还是蛮“沉重”的。
然而,最难忘的还是那日丢而复得的复习资料。发现资料遗失时,暮色已染红了长冲街。我踉跄着奔回书摊,却见老周正用报纸仔细包好那摞试卷,抬头笑道:“学生的前程,哪能随便丢?”那一刻,晚风拂过他鬓角的白发,身后书堆如山,沉默如父辈的脊梁。
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人们的文化生活变得愈加五彩斑斓。街角的奶茶店取代了油布书摊,人们举着手机匆匆掠过曾经的书摊位置,连影子都来不及停留。忽而觉得,原来有些东西的消失,不是轰然倒塌,而是像书页间的尘埃,无声无息地散在了风里。
只是,记忆的丝线总会在不经意间被触动。就是这样一个不起眼的旧书摊,它像喧闹都市中的一方净土,让人卸掉了内心的疲惫,忘却了工作和生活的各种小麻烦。这个书摊是那么随意,那么包容,任何一位路过的人都可以拿起书来翻读几页。偶尔回想起当年在长冲步行街旧书摊“看书”“淘书”的时光,内心依旧盈满温暖与感慨。那些在书摊前犹豫不决、精心挑选的瞬间,那些与书中人物一同欢笑、一同落泪的时刻,早已化作我生命中熠熠生辉的珍宝,在时光的长河中闪烁着独特的光芒。
原来,旧书从未老去,它们只是蹲在岁月深处,等着某个瞬间,与我们撞个满怀。
作者:赵庆宝(江北新区玉带实验学校退休教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