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8月22日上午,晚霞情艺术团召开了两委扩大会。会议应到团委会和艺委会成员26人,有6人因故请假,实到20人。会议由团长刘茂恒主持,副团长徐荣担任记录。会议回顾了晚霞情艺术团28年的成长和发展,赞赏已经取得的成绩和获得的声誉,也认识到目前存在的年龄偏老的倾向。为了晚霞情艺术团的可持续发展,会议根据团长、艺术总监和法定代表人刘茂恒的提议,一致同意聘请扬子公司工会刚退休的文体部长、导演和编剧陈鉴接替已经88岁高龄的刘茂恒,担任晚霞情艺术团的团长和艺术总监,并根据相关程序,逐步完成民办非企业法人代表的更替。刘茂恒将担任晚霞情艺术团的荣誉团长和艺术总顾问,继续参加团里相关的活动。为了减轻刘茂恒的负担,除了全团的行政和艺术领导工作由陈鉴承担而外,乐队的指挥,逐步由牟锡平接替;合唱队的指挥,逐步由刘贵霞接替。刘茂恒将根据需要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宜,完成晚霞情艺术团发展创新的平稳过渡。会议要求所有两委会的干部继续各司其职,发挥传统的无私奉献的精神,在陈鉴的领导下做好各自的工作。”
2024年8月底、9月初,晚霞情艺术团各个队,以及市、区、街道的有关方面和相关亲朋好友,都收到了这样一份通报。这个通报宣告了我在晚霞情艺术团的领导岗位上正式退居二线了。
我的一生简单又平凡。生活轨迹两个点:故乡大连和南京大厂;事业轨迹两个里程碑:1955年学校毕业到永利宁厂,1998年在南化公司退休加入晚霞情艺术团。
由于个人的爱好和长期实践,我成为南化公司企业文化的骨干份子和大厂地区资深的群众文艺活动战士。退休后,又参与组建了“晚霞情艺术团”,承蒙大家的拥戴,担任团长、艺术总监、指挥,长达26年之久,它占据了我一生将近三分之一的时光,成为记载我人生里程最长的篇章。使我的晚年生活,像绚丽的晚霞一样,灿烂和多彩。
晚霞情艺术团,是一个由大厂地区各大企业退休的文艺骨干为主体组合的民间群众艺术团体。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从40多人的夕阳红合唱团,成长为200多人的晚霞情艺术团,并组建了舞蹈队、服饰队和编制比较齐全的管弦乐团和民族乐队。从名不见经传的一个小群众文艺团队,发展成为省市知名的优秀群文团队。团内大部分成员都经过大工业的熏陶,传承了工人阶级特有的良好品格和作风。
▲运动会大型团体操《灿烂明天》,2012年
谈起晚霞情艺术团的成长和发展,有人回顾她丰富和推动了南化公司二万多离退休职工的群众文艺活动,受到中国石化集团和省、市总工会的表彰。
▲南化公司80周年厂庆歌会,2014年
有人赞赏晚霞情艺术团20多年来,在国际、国内、省、市、区主办的各类比赛中屡获殊荣,荣获金奖92个、银奖25个、铜奖22个、优秀组织奖13个、单项奖若干个,并被江苏省选定为全省首批优秀文化团队培育对象,连年被评为南京市五星级群众文艺团队,成为省市知名的明星群文团队。
▲新加坡国际华人管弦乐大赛成人B组弦乐四重奏金奖,2016年
▲首届长三角旅游合唱节金奖,2023年
而我认为晚霞情艺术团最值得称颂的是,从2015年起,每两年就推出一整台切合主题的大型交响合唱音乐会,进行公益演出,产生了很大的反响。
▲《历史的旋律》,2015年
▲《长征组歌》,2021年
一个民间的中老年文艺团队,独立地完成百人以上规模的交响大合唱,而且全部由本团大型的管弦乐队按照规范的总谱进行伴奏和演出,10年连续推出五场,选配和编写歌曲及配器总谱近70首,这样的规模和速度,在国内也是不多见的。
我经常思考,在晚霞情艺术团这个民间群众组织中,担任所谓“掌门人”,竟然长达26年之久,何德何能?归根到底只有一句话:我把这个团队当成了我的“家”。全身心地把我的余生寄托给晚霞情,奉献给晚霞情,承载起一个当“家长”的责任。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完全无私地操劳,真心实意地待人,真诚公平地处事,以身作则的行动,数年如一的坚持,赢得了大家的信任和拥戴。我把自己数十年企业文化实践和积累的艺术才干,无偿的、诲人不倦地传授和分享给全团需要的人。同时,自己也不断地学习和补充新鲜的营养。在付出的同时,也换来了充实的晚年生活和相对健康的身心,延缓了思维的退化和衰老的速度,虽已进入米寿高龄,还能完成一场音乐会的排练和指挥。
伴随我人生全过程的有三个生命:一是政治生命,从1982年4月1日加入中国共产党,至今已经42年;二是艺术生命,从1958年参加“永利宁厂合唱团”担任手风琴伴奏,融入企业文化至今,已经66年了;再一个是我的肌体生命,已经迈入米寿年华。生理寿命虽然进入了风烛残年,但是在政治生命和艺术生命的驱动下,仍然在顽强地运转着、延续着……
我庆幸我的一生,有三个“家庭”:一是生活的家庭,从父母到子女,给了我天伦之乐;二是事业的家庭:在南化公司成长奋斗42载,经历了11个岗位,从进厂时的一名见习工长到退休时的厂处级干部和高级工程师,奉献了人生中最有价值的时光和能量,留下了值得回味的篇章;第三个是艺术的家庭:退休后参加和组建了“晚霞情艺术团”这个大家庭,作为一名领头人,跟喜欢的人干喜欢的事,在公共文化战线上,奉献了余热,赢得了组织和社会的赞许,也换取了快乐和健康。
一个平凡的人,有如此充实又有意义的人生,值了。
作者:刘茂恒(南化退休职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