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3日下午,南京市第五十四中学“四维活学”课堂研修活动在二楼报告厅举行,此次活动由教科室副主任贺锦和语文教研组长徐维婷共同组织。孟新雨老师以课文《登勃朗峰》开展“多轮小组合作学习”研讨课,全校教师现场观摩。
活动伊始,南京市第五十四中学副校长李南提出学校通过“四维活学”课堂模型的实施,积极尝试将教学重心从教师主导转向学生中心,激发了学生的合作学习力和主动表达力。实践证明这一模型在提升学生参与度、优化作业设计以及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方面的有效性。他指出老师们应积极思考与探索,并在此次研修活动中记录下自己的困惑,以教研组为单位汇总至教科室,在之后的活动中进行进一步的研讨。
孟新雨老师以“多轮小组合作学习”作为教学形式,设计本课教学。课前,孟老师让学生提出关于文章的疑问,把学生的疑问归纳为课堂需要探讨的学习任务。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任务作为本节课的学习任务,然后以小组讨论的方式共同完成。为了让小组学习有抓手、更高效,孟新雨老师为每个小组发放了不同的学习单,称为“锦囊妙计”。通过“锦囊妙计”的帮助,同学们组内讨论时能够明确讨论的问题和方法,最终生成比较完整的学习成果。
在组外学习中,每个人都要把在刚才小组里的学习成果和新小组的成员分享。一位同学发言结束,其他同学可以针对这个问题进行质疑或补充,这时刚刚发言完的同学需要在“组外成果”一栏记录。
通过“组外学习”,每个同学从组内的学习者,变身为“小老师”。通过重新组合形成新的小组,每位同学都能参与到所有任务的学习,避免了因分组带来的学习缺失,从而更高效地完成任务。
最后,每位同学回到原小组,进行组内二次讨论,交流刚才记录的“组外智慧”,补充本组的学习成果。并根据学习情况,推选出一位中心发言人,为下一阶段的汇报做好准备。
通过每个小组的学习任务汇报,同学们跟随作者一起走“奇迹”,观“奇景”,品“奇人”,还感悟了作者别样的幽默与情理。由此可见,“多轮小组合作学习”可以较好地帮助学生提升思维能力,由浅层次向深层次过渡。
“多轮小组合作学习”这一课堂形式将以教师为主导的思想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让语文课真正“自主”起来。通过将学生提出的问题全部呈现出来,让学生的问题成为课堂探讨的学习任务,“师问”转变为“生问”,更符合学生的认知需求。同时,通过小组多轮合作学习,从“师教”转变为“生教”。通过“小组选题—自主学习—组内一次讨论—组外讨论—组内二次讨论”的模式,使小组学习不再流于形式,让学生更好地形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南京市第五十四中学党支部书记、校长陈小波指出,“四维活学”课堂研修活动是学校为推动课堂教学改革、提升教育质量而开展的一项重要教育实践。该活动通过实施学生中心的教学模式,促进了合作学习与主动表达能力的提升,并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希望各个教研组和全体教师能持续推进四维活学课堂,在提高学生参与度和思维能力的同时,实现教学内容与学生认知需求的有效对接,为学校的内涵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编辑:徐彬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