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星 | 蒌蒿
来源:扬子晚报
2020-03-17 15:34:08

汪曾祺说,蒌蒿的“蒌字在我的家乡不读楼,读吕。”无独有偶,蒌蒿的蒌字在我乡读的是“鱼”音,所以我一直以为蒌蒿是水边长的,把它牵强附会地写成鱼蒿。

蒌蒿多为野生,它的茎嫩而脆,有一种辛味的香。另外,蒌蒿还有医学方面的作用:它有化痰,清肺、开胃、降血压和降血脂之功效。

在我的记忆里,蒌蒿总是和腊肉在一起炒,非常好吃。炒的时候,浇上黄酒,盖上锅盖焖上一会儿,再揭开时,腊肉金黄,蒌蒿嫩绿如故。青青的蒿茎子中间夹杂着暗红色的、炒得出了油的腊肉,视觉上首先就能增人食欲。这样炒,不仅能留住蒌蒿的香,还能让蒿茎变得脆,嚼一口,嘎嘎作声。

也有将蒌蒿素烧的。《红楼梦》中有一段这样写的:莲花听了,便红了面,喊道:“谁天天要你什么来?你说上这两车子话!叫你来,不是为便宜却为什么。前儿小燕来,说‘晴雯姐姐要吃芦蒿’,你怎么忙的还问肉炒鸡炒?小燕说‘荤的因不好才另叫你炒个面筋的,少搁油才好。’”

晴雯的蒌蒿炒面筋,也许是素炒蒌蒿的一种吧。曹雪芹生在金陵,在那个年代,野生的蒌蒿在江南烟雨中到处都是,但寻常人家反而不用,只有大户人家才吃它。

幼时,几个月也吃不上一次肉。母亲就把蒌蒿放在鸡蛋一起炒。先将蒌蒿用清水浸泡,除去涩味,再加上细盐,沥上一下,放在打散的鸡蛋中一起炒。熟后撒上香葱末,鸡蛋炒蒌蒿就成功了。鸡蛋是金黄色的,蒌蒿翠绿,又是一盘素炒蒌蒿的好菜。

苏东坡有诗写道:“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在江边,野生蒌蒿的茎杆细长而紫红。早春桃花开时,正是采蒌蒿的好时候。鲜嫩的水草,用手一掐,细长而紫红的茎杆便齐齐地断了,一股清香弥漫在指尖,真有《诗经》中描写的那种感觉。

《本草纲目》中说,蒌蒿“利膈开胃,杀河豚毒。”蒌蒿和河豚都是鲜美的食材,蒌蒿又能解河豚之毒,美食家东坡先生从蒌蒿想到河豚,大概也有这一层意思在里面吧。

春水微涨,满目清明,正是吃蒌蒿的好时候。

作者:王征桦   摄影:早晚   来源:扬子晚报

| 微矩阵

 报纸广告服务 新媒体广告刊例价 技术服务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