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10月9日下午,2023诺贝尔经济学奖揭晓,女性经济学家克劳迪娅·戈尔丁获奖,以表彰她对女性劳动力市场的研究。就在今年7月,由中信集团出版,颜进宇、颜超凡翻译的戈尔丁的新书《事业还是家庭:女性追求平等的百年旅程》上架。
在诺奖信息公布后,这本书在读者中的讨论度和关注度有了极大幅的增长,这是一本怎样的书?对于非经济学出身的读者来说能看得懂吗?11日,本书的策划编辑孟凡玲接受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的采访。
和“大女主”唱反调
《事业还是家庭》直面现实障碍
“我们一直有在跟踪关注戈尔丁的研究,她本身就是非常有名的女性经济学家。”孟凡玲告诉记者,戈尔丁不能算是一位特别高产的作者,出书不算多,因此《事业还是家庭》英文版首发出版后,中信出版社第一时间就拿下了版权,“我们当时觉得,在所有研究性别不平等领域的学者中戈尔丁是翘楚,这也是我们当时决定引进她的新书的原因。”
克劳迪娅·戈尔丁是哈佛大学经济系首位获得终身教授职位的女性经济学家,也是第一个提供几个世纪以来女性收入和劳动力市场参与情况的人。她的研究揭示了劳动力市场中男女收入差距的关键因素。新作《事业还是家庭:女性追求平等的百年旅程》中,戈尔丁直面了她们在事业、婚姻、子女等方面实现理想抱负遇到的各种阻碍。
近些年来,全球影视剧、文学市场都非常流行“大女主”,但在戈尔丁的研究视野中没有“大女主”,“大女主”所具有的自信勇敢和超凡能力的品质是有的,但现实生活并不会像大女主剧本中的女主角那样披荆斩棘。
“我们编辑部是一直相信如果诺贝尔经济学奖要颁给劳动经济学领域的话,那戈尔丁一定会有一席之地,但确实没预料到就在今年。”孟凡玲表示,在她看来,戈尔丁摘诺奖是实至名归的,“诺奖出来后这本书的关注度、讨论度都大增了,对于这本书的市场预期,我认为会比一般的经济学书更加出圈。”除了诺奖的光环加成外,这本书本身讨论的话题也是近些年来的热门关注话题,从经济学家的角度去观察社会热点话题的成因和变化也是给读者带来新的阅读视角和体验,目前这本书也正在紧张加印当中。
首位独享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女性学者
戈尔丁的作品不难读懂
在诺贝尔奖经济学奖的历史上,一共只有三位女性得主,而戈尔丁是第一位也是目前唯一一位独享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女性,应该说,戈尔丁此次的获奖对于诺贝尔经济学奖,以及整个经济学界而言,都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
戈尔丁的著作还包括《理解性别差距:美国妇女的经济史》(1990年)、《受监管的经济:政治经济学的历史方法》(1994年)、《决定性时刻:二十世纪的大萧条与美国经济》(1998年)、《腐败与改革:来自美国经济史的教训》(2006年),以及《女性工作时间更长:老年就业增加》(2018年)。此外,她的著作《教育与技术之间的竞赛》(2008年、2010年)获得2008年的美国出版商协会R.R.霍金斯奖,该奖项用于表彰在所有艺术和科学学科中最杰出的学术工作。其中,戈尔丁最出名的是她对美国经济中女性的历史研究,她于1990年出版的《理解性别差距:美国妇女的经济史》对工资不平等的根源进行了极具影响力的研究。
“《事业还是家庭》这本书相较于其他同类研究领域的书相比,一方面研究的时间跨度特别长,让读者能够更全面地看到整体的发展变化趋势,另一个亮点在于这本书有着非常扎实的数据支撑,用数据说话,结论也更加具有说服力,这也是经济学研究的一个基础。再者戈尔丁的女性身份在这方面的研究也有优势,相较于侧重宏观研究的学者来说,她是一个非常细致的学者。”孟凡玲介绍到,“我个人认为,这本书非常有意义的方面在于它把问题抛出来,尽管她提出的建议也未必能完全解决问题,但至少让社会更加重视这一问题,未来或许会有更多经济学家、社会学家关注到这一研究领域,我想诺奖会颁给她或许也有这方面的考虑吧。”
对于一般读者而言,尽管这是经济学研究领域的书籍,但阅读起来其实没有什么门槛,即便没有经济学基础的读者也能够顺畅的阅读和理解这本书,“这本书相当于她的一个学术性自传,回顾了她整个研究的历程,在写作的时候她也尽量以通俗的、像是讲故事的形式来和大家讲述近一个世纪来女性劳动力市场的变化。正如201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理查德·塞勒所说,这本书像是跨越五代人的历史小说,简明透彻,引人入胜。”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沈昭
校对 王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