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淮是南京城市起源地、金陵文化的根脉所在。这里保留了金陵古都原汁原味的文脉遗产与人文风情,也集中呈现出当下南京城市发展建设日新月异的面貌。
在9月29日2023第四届“我们的节日·我在秦淮品诗赏月”活动中,南京市秦淮区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费琼琼走进直播间,向观众介绍秦淮区文商旅融合发展的最新成果。
秦淮区文旅局副局长费琼琼
秦淮历史脉络完整、文化资源富集,是南京全市重量级、代表性历史文化资源最为集中的区域。一组数据可以说明:区域内拥有各级文保单位312处,其中国家级及以上12处;非物质文化遗产98项,其中国家级及以上9项……费琼琼介绍,基于秦淮的文化基因和秦淮特色,秦淮区始终坚持围绕文商旅融合发展做文章,努力不断为广大市民游客的文旅消费体验带来不重样的惊喜。
依托文脉积淀、产业根基,持续打造重大项目
费琼琼介绍,在文旅融合的项目打造上,秦淮依托老城深厚的历史积淀、文化遗产和旅游业根基,“十三五”以来精心建设一批重大旅游文化项目。
“一城一河”是秦淮的文旅“主干”。“十三五”以来,南京明城墙空中廊道城内、城外慢行绿道全线贯通,城墙博物馆建成开放,城墙从景观廊道提升为产业轴线。秦淮河全流域水清、岸绿、景美、船通,秦淮河水上游览线成为黄金游线,秦淮河两岸成为文旅融合产业集聚区。
十里秦淮游船画舫 (图片来源:秦淮发布)
南京城墙集庆门段 (图片来源:秦淮发布)
在夫子庙-秦淮风光带,千年夫子庙融合研学体验、文化休闲、文创开发,成为特色IP。南京中国科举博物馆在历史遗迹之下建设,尊重历史风貌,拓展了地下空间,迅速成长为全国最年轻的国家一级博物馆,状元文化成为特色标签。门东历史文化街区成为网红打卡地、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小西湖历史风貌区探索了文旅融合赋能城市更新的新路径,在保留原有建筑格局和街巷肌理的基础上,导入文旅业态,守住老城南烟火气,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2022年度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奖。
文博场馆建设也不断“上新”:南京城墙博物馆,作为城墙专题博物馆,充分挖掘并展示了南京明城墙的历史文化内涵,成为文化旅游新地标。秦淮非遗馆打造传承、展示、体验非遗文化的平台,成为文旅融合发展新名片。
新场景、新产品塑造淮“潮玩业态链”
在文旅融合场景培育上,秦淮以“文旅+”融合发展为发力点,充分利用代技术,创新开展数字化、沉浸式、互动性等文旅融合产品,全力推进传统文旅产品的融合升级。
费琼琼举例说,开心麻花沉浸式剧场、芒果密室逃脱、《心印·中华门》、瞻园《王府往事》、甘熙宅第《甘宅雅韵》、熙南里《南京喜事》等一批沉浸式演艺项目陆续推出,不断完善秦淮的潮玩业态链。秦淮礼物特色文创,夜泊秦淮文化主题酒店等一批文旅融合产品也都经过了市场的检验,得到了市民游客的认可。
婚恋季活动现场(图片来源:秦淮发布)
夫子庙大成殿沉浸式演出(图片来源:秦淮发布)
沉浸式光雕艺术演出《心印·中华门》(图片来源:秦淮发布)
主题特色活动不间断,文旅消费活力足
在文旅融合活动策划上,以不断举办大型活动为抓手,持续刺激文旅市场热度。先后成功举办的运动季、民俗季、婚恋季等主题化、特色化的活动,同时,鼓励街区、园区、景区、商圈结合自身特色与节庆,举办文化展示和消费促进活动,不间断地刺激文旅消费市场。“24日,秦淮又刚刚启动了国际文化旅游节的活动,请大家持续关注,秦淮文旅会给您带去不重样的惊喜。”费琼琼说。
据悉,近年来,秦淮先后荣获了“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国家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等一批“国字号”荣誉,文旅融合也成为秦淮发展的特色标签。
【2023第四届“我们的节日·我在秦淮品诗赏月”】
2019年以来,秦淮区联合新华报业传媒集团连续三届成功举办“我在秦淮品诗赏月”活动,累计传播总量超8亿次。活动用诗词点亮了“我们的节日·中秋节”,彰显出南京·世界文学之都的人文雅韵。
2023第四届“我们的节日·我在秦淮品诗赏月”活动由新华报业传媒集团、中共南京市秦淮区委宣传部、夫子庙-秦淮风光带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南京市秦淮区文化和旅游局、南京夫子庙文化旅游集团有限公司主办,南京市秦淮区教育局、南京历史城区保护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南京壹城集团建设有限责任公司支持,秦淮区融媒体中心、扬子晚报承办。
本次活动“学习强国”学习平台、人民日报客户端、央视频、人民日报视频客户端视界、浙江日报·潮新闻、新安晚报·大皖新闻、羊城晚报·羊城派、湖南红网、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海南日报·新海南、广西日报·广西云、济南时报·新黄河、新华日报·交汇点、中国江苏网·新江苏、南京晨报·爱南京、扬子晚报·紫牛新闻以及微信视频号、抖音、爱奇艺等20多家主流媒体和平台同步进行播出。
直播现场
主持人:李雪琪
摄像:戎毅晔 于房浩
后期:曾宏亮
导播:熊越
文字:张可
校对:盛媛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