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浅山休闲公园申报江苏省海绵城市优秀工程获奖、六合知识产权文化公园建成落地、浦口区新增一批口袋公园……从小体量的口袋公园到主题公园、生态公园,江北公园多点开花,“公园+”多元融合模式不断探索升级,为居民幸福“加码”,让城市绿意更浓。
从城市到乡村,江北公园多点开花
走过大华社区“幸福广场”口袋公园,配电箱上一幅幅卡通图画描绘着宝莲灯、西游记等传统神话故事,色彩绚丽,格外惹眼;装饰一新的休闲长廊及多样运动设施坐落在公园中央,以供居民健身休憩。如今这处口袋公园已经成为了周边居民茶余饭后的热门打卡点,而在一年前,此处还是一块光秃秃的街角荒地。拥有相似经历的,还有朱家山河滨河游园一、二期,八营山头小游园、小平山小游园、天合源广场等。
近年来,江北新区结合城区环境整治及老旧小区改造出新,“见缝插绿”式布局口袋公园及街角公园,为城市空间中不起眼的“边角料”完成焕新蝶变。小而精美的空间布局、绿意盎然的休闲步道、独具特色的景观小品……口袋公园的建设让居民有了更多在“家门口”休闲健身、乐享生活的好去处。此外,以浦口公园为首的体育公园、顶山街道叠加数字科技的吉庆河景观游园等,也让群众有了更多休闲新选择和新体验。
小区内的口袋公园
当然,公园也绝非主体城区的专利,在广阔的乡村地域,诸多公园作为农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的一部分,逐步完成了从“有”到“好”再到“美”的蜕变。以位于浦口区汤泉街道的体育文化公园为例,总面积超七千平方米的场地内建有足球场、标准篮球场、器材健身场等各类设施,每天都会吸引近百名周边居民前来进行体育锻炼。在“送戏下乡”活动中,该公园也成为了“文化大戏台”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聚集地。位于六合的蔡桥河湿地健身公园也再次为大家展示了乡村建设的成效。当地部门通过河岸整治、设施建设,既保护了湿地原貌,又让居民获得了实实在在的幸福感。如今,这处网红公园还与附近的东王老街、红色遗迹等景点串联,成为六合区对外推介的精品旅游路线。
“生态客厅”,“公园城市”探索延伸
除了为居民打造“微幸福”,江北新区发挥巧思设计,用7.5公里的青龙绿带串联起启龙亲江乐园、飞龙丽景公园等五大主题公园,分别以樱花、玉兰、海棠、桃花、梅花为绿化主题,总用地近百公顷,与沿途居住区、产业区等城市结构无缝衔接,构成江北核心区发展的主轴线,也勾勒出新区绿色建城的框架。作为江北重要生态样板,五大公园充分实践了海绵城市理念,通过湿地缓冲、植物修复,叠加独特空间设计,实现管理雨洪、削弱水污染等功能。
启龙亲江乐园
从新区的五大主题公园、杜圩湿地公园、扬子江生态公园,到浦口区的驷马河公园、东龙山郊野公园,一处处生态公园连点成线,一处处湿地被纳入保护范围,不断刷新着江北岸线的生态底色,共同绘就长江大保护的青绿之图。如今承担居民游憩绿地及人文展示载体双重功能的东龙山郊野公园,曾经是一块工业“锈地”。浦口区于2019年下半年启动原址造船厂的拆除工作,并进行复绿打造,将原工业厂房、工业设备地皮恢复为生态绿地,并融入大量江豚元素,添加枫叶、工业桥等硬质景观点缀其间,生态主题和造船文化实现共融共存。建公园、护湿地也成为江北长江岸线保护的重要举措。
“公园+”,炫出城市新样态
而公园城市的建设并不只是添“家具”,更重要的是增内涵,如何通过“公园+”丰富公园功能,实现城市高质量发展、居民高品质生活,江北全域都在努力探索。
作为江北新区长江岸线湿地保护与环境提升工程项目之一,扬子江生态公园以亲子沙滩为特色亮点,打造无动力乐园,设有萌宝飞车、滨江小火车等儿童游乐设施。乐园独特的“大蓝鲸”造型及清新秀丽的滨江城市景观吸引了众多居民、游客。今年4月,南京“长江潮音乐节”定址扬子江生态公园定山城市客厅,日均万名乐迷人山人海,悠悠乐声携着浪漫江风成为了大家2023的春日记忆。而此次活动也是南京长江国家文化公园里的首个音乐节,让“公园+文旅”融合模式崭露头角。
扬子江生态公园
此外,普法宣传公园、“河长制”公园等主题公园的建设则进一步开拓了“公园+科普”“公园+文明实践”的融合天地。近日,全省首个知识产权主题公园在六合建成开放,公园内设置了手绘文化墙、立式宣传牌等各类宣教设施,让人们在游园的同时,以轻松活泼的可视化形式了解知识产权政策法律、文化知识及趣味故事。泰山街道宝塔社区则因地制宜打造运动主题儿童友好公园,建立沙坑、跑道、儿童篮球场等设施,为周边儿童提供趣味成长空间。而大家所熟知的桃湖公园更是以“公园+商业”模式,创新打造边赏景边购物的消费方式。
从城市到乡村,公园建设的意义早已超越了基础设施建设本身,它彰显着民生温度,也是对于绿水青山的态度。开窗即景,出门入园,大大小小的公园犹如拼图,拼起了居民实实在在的幸福,也为长江北岸注入了源源不断的绿色动能。
新江北报记者 张玉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