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降解塑料如何“验真身”?一起来围观
2023-01-31 20:46:06


市场上宣称可降解的吸管、购物袋,是真是假,如何验明“真身”?现在就跟随扬子晚报记者走进江苏省质检院、国家食品包装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江苏)的实验室一探究竟。


“史上最严”禁塑令已实施两年多
根据国家发改委、生态环境部等9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扎实推进塑料污染治理工作的通知》,2021年1月1日起,将禁用不可降解的塑料袋、塑料餐具及一次性塑料吸管等。相比2008版“限塑令”,这一版的“禁塑令”堪称“史上最严”——从“限”到“禁”,不仅意味着管控力度的增强,而且意味着监督管理机制更加完善。
随着禁塑令的出台与实施,市场对于可降解塑料制品的需求也迎来了爆发式增长。现在,大型超市曾经的塑料购物袋已被可降解塑料袋取代,饮品店的塑料吸管也变成了纸吸管或者PLA可降解吸管。

“伪降解”扰乱市场
但需要关注的是,由于缺乏统一的生产监管标准,市场上也出现了打着“可降解”旗号的“伪降解”产品。
江苏省质检院的检验人员介绍说,我们所说的可降解塑料,是指在一定条件作用下,最终可完全分解变成二氧化碳或甲烷、水及其它生物质的塑料。但目前市面上一些所谓的可降解塑料,则是把传统塑料和各种降解添加剂或生物基塑料混合在一起,有的甚至使用不可降解的塑料原料,却依然声称“可降解”。

超长待机实验“验真身”
那么,可降解塑料中的“李逵”“李鬼”如何辨别呢?在江苏省质检院、国家食品包装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江苏),有一项“超长待机”的实验可以去伪存真。
检验人员介绍说,首先是要将样品剪碎,随后将样品与堆肥土混合,随后放入特定容器并模拟垃圾填埋场环境进行“超长待机”实验。一般经过3至6个月的实验,方可验明真身。
“通过实验数据我们可以发现,二氧化碳释放量随着时间增长而增多,目前已经达到60多克,通过计算我们还可以发现,样品的分解率已经由2月份的0%逐渐上升到80%。”实验期间的数据,则将完整记录这一过程。

可降解塑料也有短处
据悉,目前市面上真正的生物可降解塑料的材质通常为聚乳酸(PLA)、PLA+PBAT+淀粉(St)或是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 (PBAT)。如果产品材质含聚丙烯(PP)、高密度聚乙烯(HDPE)、聚乙烯(PE),那么就是“伪降解”无疑了。

需要提醒的是,可降解塑料虽然对环境比较友好,但因其可降解的特性,保质期比一般的塑料袋要短,而且强度也有所下降。此外,过高温度会影响PLA吸管的体验,热饮最好不要使用。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薛玲

特别声明:本文为扬子晚报新媒体平台“紫牛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个人或机构观点,与紫牛号立场或观点无关。紫牛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因文章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扬子晚报法务部。

| 微矩阵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