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 刀马旦走进仙侠世界,“戏曲x游戏”怎样讲好中国传统文化
来源:紫牛新闻
2022-12-10 17:44:11

12月8日,由完美世界游戏打造的大型仙侠手游《梦幻新诛仙》官宣“念奴娇”联动版本粉墨登场,并于同日发布了“念奴娇”剧情MV。“念奴娇”由完美世界游戏联动江苏省演艺集团京剧院联袂打造,并邀请了国风新兴女子组合“416女团”中的两位青年京剧演员边靖婷、杨淅倾献声演唱京歌。

在这一版本中,游戏新角色念奴娇手持红缨枪,英姿飒爽的刀马旦造型让不少玩家眼前一亮。这一惊艳亮相的刀马旦如何走进仙侠世界?记者联系到了江苏省演艺集团京剧院院长骆朗、完美世界游戏高级副总裁邓佩展开对话,共同揭开这次梦幻联动背后的故事。

京剧艺术与游戏技术的完美结晶,念奴娇是如何诞生的

在今年五月初,完美世界游戏和省京剧院开始筹备起了新版本“念奴娇”的项目,邓佩告诉记者:“其实我们与戏曲很早就有了不解之缘。2020年《神雕侠侣》手游就与北京京剧院展开了首次跨界合作,随后2021年手游《诛仙》《笑傲江湖》又分别与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戏曲文化专业委员会、四川省川剧院、安徽省黄梅戏剧院、马鞍山市艺术剧院都进行了深度的合作。”

“在与戏剧行业合作之初,我们了解到江苏省演艺集团京剧院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国家级院团,同时我们还关注到江苏省演艺集团推出了‘全程数字化’重要战略,以数字化推动戏曲舞台艺术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这样广域的思维和布局,可以说与完美世界游戏坚持推广文化产业数字化发展的理念不谋而合,成为本次合作的契机。”

对于江苏省演艺集团京剧院而言,这样的联动可还是第一次,京剧院此前从未做过类似的游戏方面的联动,这一次省京剧院作为艺术指导深入到项目当中,给院团带来了不小的挑战,在谈及面临的困难,骆朗认为:“主要是沟通上的阻碍。” 毕竟隔行如隔山。在京剧艺术上,京剧院有着自己的坚持,“游戏公司非常积极的询问我们的意见,让我们审核是否有违背戏曲传统规定的地方。我们这边是比较坚持要保留一些传统的东西。”

为舞台做艺术指导那京剧院堪称是经验老到,但要给游戏做艺术指导,京剧院也是在不断摸索,“这两者应该说是完全不同的。”骆朗说,“游戏联动对于我们来说是一种新尝试。我们在他们制作青衣、刀马旦建模时,拍摄了一些青衣的水袖、开叉等样式提供参考性意见,他们会根据我们的专业意见,对游戏建模做进一步改良。”

对于游戏公司来说,要做好一个活灵活现的京剧造型角色也绝非易事,“最大的难点在于如何对专业戏曲动作进行还原。”邓佩表示,刀马旦这一行当的身姿、步态、动作都需要专业的戏曲演员来完成,完美世界游戏采用了高帧率来捕捉表演细节,“而且刀马旦的服装相较于青衣更加复杂。”从剧情MV中我们也能看到,刀马旦头冠上的翎毛和背后的靠旗是会随着角色动作而自然摆动的,这也增加了动作捕捉的难度,“这一部分我们结合三维软件的算法做深度演算,最后模拟得出了真实物理效果。并将动捕数据修正,结合三维软件动力力学演算结果,最后才得到了刀马旦完整的动画效果。”

除此之外,念奴娇所穿着的戏服是需要动捕技术精细处理的,当人物做动作时,布料如何随着肢体动作而自然褶皱运动也是一大技术难关,“常见动捕分成光学动捕和惯性动捕两种,为了让效果更还原逼真,我们采用了光学动捕,让京剧表演老师身着戏服多次表演同一个动作,以多角度观察不同布料之间的运动关系,输出足够多的数据让后期的特效老师进行解析,模拟出最真实的布料效果。”我们目前所看到的刀马旦造型、英姿飒爽的持枪少女念奴娇,堪称是京剧艺术与游戏技术的一次完美结晶。

大胆碰撞打破行业边界,探索创造性转换戏曲文化之路

新版本角色念奴娇的故事其实也是基于青衣和刀马旦两个戏曲行当的形象建构方式创作的,在故事中,念奴娇历经磨难,最终实现自我救赎,突破自我,念奴娇的故事是对“侠”之精神的诠释和表达。

《梦幻新诛仙》是一个仙侠大世界背景的游戏,从完美世界游戏的角度来看,“仙侠”与“戏曲”两种文化实则同根同源,仙侠与传统戏曲都是源自中华文明的千年传续,它们之间共享着我们的祖先对这个世界的深邃思考和浪漫幻想,天然具备极强的文化相性,这种文明基因所带来的文化共情能力已经在我们的身上流淌了上千年。

既有仙侠之风骨,又有传统文化之魅力,同时又兼具代表性,与国粹京剧来一次跨界联动水到渠成。“戏曲与游戏行业一样,是众多艺术文化的叠加融合。打破各自行业边界,以包容开放的心态去尝试与突破,同时又要尊重传统戏曲文化的本质特色,传递正确正向的文化知识,做到守正创新。”

近些年来,百年京剧艺术在游戏中大放光彩,多个不同背景、类型的游戏推出了不少与传统戏曲相关的角色或者主题造型,京剧艺术搭着游戏走出国门,在海内外引起了巨大的反响,不仅是让不少本国的年轻人对戏曲“上头”,还让无数外国友人喜欢上了这门来自中国的古老艺术。对于这样的文化现象,骆朗表示非常的欣喜,“这证明了我们京剧还是能走进年轻人心里的,能够激发年轻群体的思想共鸣的。”

在他看来,随着中国文化软实力的不断增强,中国人的文化自信心也强于以往的任何时候,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洋溢在每一位年轻人的心中。“中华文化守正创新离不开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换和创新性发展,我觉得游戏和传统戏曲文化的结合创造,正是落实文化‘两创’的一个尝试,希望我们的京剧,能够在保留传统中创新,不断呈现新面貌、焕发新活力。”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沈昭

视频、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校对 陶善工

| 微矩阵

 报纸广告服务 新媒体广告刊例价 技术服务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