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安:建设高标准农田 筑牢粮食安全之基
2022-10-18 10:13:37

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要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严守耕地红线,严防耕地非农化、非粮化,打好种业翻身仗,加大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力度,高标准建设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吨粮田”;南通市第十三次党代会也提出,深入推进高标田建设“十大工程”,新建和改造提升高标田200万亩,实现行政村全覆盖和吨粮田目标,争创全国示范区。近年来,海安紧紧围绕产业振兴与基础设施建设同频共振,大力推动高标准农田项目落地生根,为乡村振兴和粮食安全奠定坚实基础。

走进海安市开发区洋蛮河堑南村高标准农田建设现场,只见卡车来回穿梭,几台大型挖土机正挥舞着巨大的“手臂”,进行土地平整,开挖渠道。今年以来,海安开发区利用土地休作期,拆除老旧破小,土地化零为整,建设集中连片高标准农田,新建泵站、水泥机耕路及明暗渠等基础设施,确保这一工程在秋种之前全面投入使用。

据介绍,这一项目涉及开发区品建村、堑南村、上湖村,项目建设面积5000亩。新建泵站6座,智能化改造泵站3座,新砌渠道8.68公里、渠系建筑物370座、田间生产路5.38公里,绿化植树1000余株。“自8月16日进场后,我们投入推土机15台、挖土机21台、卡车21台。截至目前,已完成工程量的70%,目前进入扫尾阶段。”江苏长丰建设工程有限公司现场负责人吴礼进说。

今年以来,海安改建和新建高标准农田项目共计5.3万亩,高效节水灌溉面积0.5万亩,共9个项目,涉及9个区镇、街道办事处,目前,各区镇完成总工程量70%以上。“十三五”以来,海安建成高标准农田30.88万亩,高标准农田占比达97.8%。高标准农田的建成解决了农民种田的路、桥、渠、灌溉车口等基础设施需求,使得“田成整、路成网、沟配套、林成片”,给种田大户带来了极大的好处,让越来越多大户参与到农业生产经营,实现了种、管、收全程机械化,促进了农业生产规模化、高效化、节约化。

得益于高标准农田和全程机械化作业,今年国庆期间,曲塘镇江桥村的宏丽家庭农场200亩“国庆稻”提前一个月收割上市,新米一上市,就得到各大米商青睐,水稻的价格能达到一块七毛钱左右,亩产增收300至400元。

今年夏粮生产,海安市小麦平均亩产在全省89个小麦生产市(县、区)中继续名列第一,全市54.96万亩小麦单产416.3公斤,第14次位列小麦单产全省第一。海安粒粒香家庭农场“农麦88”核心方面积3.43亩小麦亩产651.3公斤,创南通市小麦高产历史纪录。此外,海安稻麦年单产连续十六年保持全省第一。

“海安将在‘十四五’期间新建或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23万亩,建设5万亩以上示范区2个,10万亩以上示范片区1个,建成生态农田5万亩,数字农田1万,高效节水灌溉2万亩,为粮食稳产、农民增收及国家粮食安全兜牢底线,不断提升海安农业品牌的知名度、美誉度,为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海安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曹剑华表示。

通讯员周存军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朱亚运

特别声明:本文为扬子晚报新媒体平台“紫牛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个人或机构观点,与紫牛号立场或观点无关。紫牛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因文章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扬子晚报法务部。

| 微矩阵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