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是故乡明,人是故乡亲。家乡的一草一木是游子最深沉眷恋。中秋佳节即将到来,“长寿之乡”如皋向天下游子发出回乡召唤。8月28日,2022年如皋首届乡贤大会开幕,300多位来自全国各地的如皋乡贤,在悠悠乡音中叙乡情、献计策、话发展,助力如皋建设南通跨江融合发展样板区。当天,借力乡贤资源打造的如皋胡瑗文化研究会、朱美芳院士材料科普馆揭牌,19名来自科技、金融、卫生、文化和产业领域的知名乡贤还受聘担任家乡高质量发展顾问。
如皋市委书记何益军作主旨演讲
滨江城市如皋是一块人杰地灵、文脉悠长的历史厚土,自古“官学兴盛、私学繁荣”,笃学风尚蔚然成风。如皋崇文重教的优秀传统,培育出一代又一代优秀学子走出家乡,奔赴天南海北,在不同领域成就了一番事业。
2022年如皋首届乡贤大会,仿佛一首向天下如皋人诵读的“游子吟”,召唤长期远离故土的乡贤回家看看。会场内,300多名专程赶回如皋的乡贤乡音未改、桑梓情深,他们中,有驰骋沙场、保家卫国的将军,有矢志创新、攀登高峰的院士,有搏击商海、锐意进取的企业家,有学养深厚、著作等身的文化名人…
南通市委副书记、宣传部长沈雷致辞
“如皋是大家共同的家园,南通人是大家共同的身份。”南通市委副书记、宣传部部长沈雷致辞说,希望如皋乡贤为家乡发展多出主意、多出良策,把家乡作为追求梦想、成就事业的崭新平台,推进资本回归、人才回归、产业回归,以精彩一笔共同绘就雉水家园、江海大地的华彩篇章,当好家乡的形象大使,积极宣传南通、大力推介如皋,不断扩大家乡朋友圈,让南通和如皋更加享誉全国,更好走向世界。
如皋乡贤远离故土,常年在外,家乡的一草一木是他们心中最深的牵挂,家乡一点一滴的变化都牵动着他们目光。“家在如皋,我们都说如皋好。”如皋市委书记何益军说,从“苏中小城”到拥有三座高铁站点的枢纽之城,从“高沙贫土”到创新涌动的财富洼地,新时代的如皋步伐自信而从容。
2022年如皋首届乡贤大会开幕
何益军介绍说,如皋综合实力已跃居全国百强县第22 位。如今,多重国家战略叠加交汇,使家乡如皋的发展格局更为开阔。如皋正大力弘扬治沙精神,肩负起打造南通跨江融合发展样板区光荣使命,全力接轨上海、融入苏南,全面开启了以全国文明典范城市为统领,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高质量教育样板城市、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县(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为支撑的“五城同创”新征程。
阔步新时代,家乡的巨大变化让如皋乡贤倍感自豪。产业上,如皋汽车及零部件、新材料、电子信息、高端成套设备及零部件、新型电力装备、生命健康“六朵金花”绚丽绽放;在服务上,如皋基础教育全省领先的“金字招牌”熠熠生辉;青年成长有为、科创能级提升、产业集聚升级的“小气候”让人才近悦远来;动真格、响当当的科技 30 条、人才 22 条构筑起一流的营商环境和创业热土……
一批如皋乡贤受聘家乡高质量发展顾问
家乡发展的斐然成就,离不开如皋乡贤的大力支持。如皋市市长王鸣昊说,长期以来,在外乡贤凭借自身的学识、眼光、经验、专长以及文化道德修养,为家乡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非常积极的贡献。“家乡的每一次跨越发展总是伴随着如皋乡贤的涌动和各类人才的集聚。”王鸣昊介绍说,如皋将进一步汇聚乡贤的智慧和力量,进一步优化人才、企业服务发展环境,期待乡贤们带着赤子情怀、良谋善策和项目技术回到如皋追寻心中的诗和梦想,携手家乡共谋发展。
大会上,北京化工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杨裕生院士向家乡捐赠自己在电动汽车和化学蓄电研究领域出版的相关书籍著作,为如皋发展新型电力装备、汽车及零部件等特色产业提供智力支持。同时,借力北京大学中文系主任杜晓勤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朱美芳教授等乡贤资源打造的胡瑗文化研究会、朱美芳院士材料科普馆揭牌。乡贤大会还举行发展顾问聘任仪式,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江苏省高档数控机床及成套装备创新中心主任、东南大学教授夏志杰,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厦门医院副院长周建军等19人受聘担任。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郭小川 通讯员 邵亚丽 摄影 邱宇 汤乾玮
校对 徐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