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叶 画
民间故事有“老鼠嫁女”,曲艺界有“老鼠告猫”,真实的历史中,又有哪些跟老鼠有关的故事?今天我们就来聊聊秦相李斯与老鼠的故事。
秦相李斯做小吏时,看到厕中老鼠吃得脏,还惶惶不可终日,“近人犬,数惊恐之”;他又发现粮仓中的老鼠就不这样,它们吃得好,住得宽敞,“不见人犬之忧”。李斯就此慨叹: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意思是,一个人有没有出息,就如老鼠一般,是由自己所处的环境(地位)决定的。
所以李斯乃从荀子学帝王之术。学成后,他向荀子告别,还说了这么一段话:垢莫大于卑贱,而悲莫甚于穷困。再次表明了他对功名富贵的追求。对李斯的这个想法,荀子很是担忧,“为之不食”,甚至预料,李斯将来会有不测之祸。
李斯最终成为秦国丞相。在攀升过程中,他一直贪恋权位富贵,为此不惜陷害同学韩非,也不惜弃大义迎合嬴政;为了保住荣华富贵以及苟且地活着,更是突破底线,受制于奸臣赵高。即便如此,李斯还是没有逃过被腰斩的命运,一如荀子当初所料。
公元前208年,李斯以“谋反罪”被杀。史记记载:
斯出狱,顾谓其中子曰:“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遂父子相哭,而夷三族。
大概他又想起了从前在老家上蔡的生活了,对次子说:我多想和你一道牵着小黄狗,从东门出城去追逐野兔呀,可办不到了。
生前要追逐粮仓老鼠般的优渥生活,死前却想着厕中老鼠的日子也不错。这样的喟叹,也否定了他为之奋斗的一生。
再回头看李斯当初的“仓鼠一叹”,人之贤或不肖,真的取决于所处的环境(地位)吗?在“名利地位”与“道德品行”之间,李斯显然更为认同前者。这是他人生悲剧的源头。
作者:臧磊
策划:陈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