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妇儿基金会发布戏曲公益传承基地项目计划
2022-07-11 15:03:38

近日,江苏省妇女儿童福利基金会面向社会发布戏曲公益传承基金项目计划,面向社会征集项目的爱心参与方。在前期三年多的试点中,省妇儿基金会已经联合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和安利公司,为涟水县的两所小学打造了两个淮剧传承基地,让淮剧这个省级非遗剧种在江淮大地上薪火相传。

项目计划具体如下:

戏曲公益传承基地项目计划

一、项目意义

为绵延文化根脉,守护家园记忆,把传承保护变为自觉行动,提高青少年对文化遗产的认知水平和保护意识,2018年,江苏省妇女儿童福利基金会联合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安利(中国)日用品有限公司发起非遗淮剧传承项目,在涟水县东胡集小学、南集小学试点,致力于推动非遗文化融入现代教育体系。

为了更好地将项目由点及面进行推广,使更多的儿童受益,结合项目实操性和需求性,现将项目进行优化、完善,推出“戏曲公益传承基地”项目,通过采取社会化募集、项目化运作、学校配套等措施带动更多农村学校参与进来,在丰富乡村文化底蕴、助力促进乡村振兴的同时,推动民族精神文化更好传承。

二、受益对象

江苏省内留守流动儿童集中学校。

三、项目实施时间及筹款目标:

2022年1月-2027年1月,持续5年,完成20个“戏曲公益传承基地”。

四、项目内容

(一)建立一个“戏曲小社团”:在普及所学戏曲知识的基础上,在学校遴选30位有浓厚兴趣、有表演天赋的学生进行培养和训练,组建学校“戏曲小社团”,提高学生戏曲的表演水平。

(二)创建一个“戏曲小剧场”:打造戏曲学习和表演的专业场所,营造学好戏曲的荣耀感和氛围感。

(三)开展一系列戏曲展示活动:通过学生社团活动、示范观摩、校内大舞台、夏令营等多种形式,开展戏曲艺术的欣赏和表演活动,有力地展示戏曲魅力,并邀请项目主办方和捐赠方参与。

(四)打造一系列非遗宣传文化:将“戏曲文化进校园”活动与学校文化建设相结合,成为推进校园文化建设、打造办学品牌的特色项目。

五、项目捐赠标准

每个“戏曲传承公益基地”捐赠金额为10万元(可冠名),为20--30名农村留守儿童提供连续两年的戏曲培训服务。包括:

(一)戏曲培训费3.5万/年,共计2年。在校期间每周一次培训,每年不少于40次课程,每次培训不少于100分钟。两年共计7万元。

(二)服装及道具费补贴1万元。每位受助学生至少有1套服装及道具。

(三)戏曲展示活动费用1万元。每学年至少开展1次戏剧表演等主题活动。

(四)主办方项目执行管理、宣传、活动仪式等工作经费1万元。

六、项目实施具体要求

(一)配备场所及基础设施

“戏曲传承公益基地”设立在有戏曲基础的学校,需当地妇联、教育部门及学校积极支持。学校设置专职人员进行项目管理。项目地区提供至少50平米的练功场地。配备基础设施:空调、电、音箱、把杆、地垫等。

(二)统一纳入学校综合管理

“戏曲传承公益基地”由当地妇联作为项目责任方、受益学校作为项目执行方共同组织实施,项目纳入学校综合管理,明确管理人员,制定相关制度,统筹协调利用资源,共同关注留守流动儿童成长。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戏曲活动和宣传工作。

结合学校日常文艺教学工作,将戏曲文化打造成学校特色文化,做好宣传发动、氛围营造、表演展示、外出学习等工作。学校每月至少提供两次学习记录,年底完成项目总结报告,整理典型事迹,配合媒体做好宣传工作。

六、项目管理

(一)项目前期,至教育部门、妇联、学校等相关部门做好调研工作,了解学校和学生的需求,选择戏曲种类。

(二)加强宣传、及时总结。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及时跟踪宣传报道典型事迹和成果。

(三)做好项目实施管理。组织项目启动仪式和实施活动,邀请主办方和捐赠方的主要负责人担任受益学校的项目“校外辅导员”,定期到学校开展有关的公益活动并对项目执行情况进行督导,提高项目的知晓率、参与度和影响力。对于项目执行情况好的学校,爱心资源优先考虑继续支持。

(四)切实管好用好项目资金,所募资金必须全部进入江苏省妇儿基金会帐户,由江苏省妇儿基金会负责执行,专款专用,不得挪作他用。对于积极参与公益基金的爱心单位,给予宣传和表彰。视两年项目落实情况,对于执行好的学校可以推到社会资源继续支持!

(五)加强信息披露,全程公开透明,爱心单位或个人的捐款信息以及资金使用、受益对象的情况等信息,在江苏省妇儿基金会官方平台及时披露,接受公众和媒体监督。

特别声明:本文为扬子晚报新媒体平台“紫牛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个人或机构观点,与紫牛号立场或观点无关。紫牛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因文章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扬子晚报法务部。

| 微矩阵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