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专家说,刘畊宏女孩,还能坚持多久?
来源:紫牛新闻
2022-04-23 11:01:14

近日来,大家都被台湾艺人刘畊宏的健身直播刷屏,从抖音到朋友圈,所有人都在跟着他“云健身”,甚至有些人拉着全家老小一起跟跳《本草纲目》。是什么让秉持“码了就是做了”的朋友圈,真的放下手机跟着跳健身操呢?

粉丝直逼4000万,刘畊宏靠的是明星效应吗?

如果这两天你在马路上看到一个走路姿势怪异,上厕所蹲不下去,上楼梯要扶着把手的人,不要惊讶不要害怕,TA可能只是跟着刘畊宏跳了《本草纲目》而已。最近刘畊宏直播还上新了《龙拳》。

调查显示,刘畊宏7天涨粉一千万。以4月20日直播为例,刘畊宏的直播累计观看人数达到了4476万、单场人气峰值为292万,截止4月23日。抖音粉丝已直逼4000万。从抖音到微博、朋友圈、小红书全部都是刘畊宏的消息。网友将他与直播带货一个李佳琦并称,被戏称为“当代谋财害命”组合,其中前者的运动带练完一身酸痛、而后者踏进便会钱包不保。网友辣评说:呼吁了这么多年的全民健身,没想到让刘畊宏实现了。

原先连他名字都读不对的网友,搞清楚了刘畊宏的各种掌故。他是一位来自中国台湾的艺人,早年间曾发过一首脍炙人口的《彩虹天堂》、给周杰伦写过词,还参与过诸如热门综艺《爸爸去哪儿》的录制。同时他还是一位知名的健身达人,在《爸爸去哪儿》中看到陈小春的儿子Jasper摔跤,他直言“我要帮你练核心了”。从事艺人职业以来近30年,他坚持健身锻炼,他不仅是一些明星的私人教练,还参与过相当多健身类的综艺节目。这些基础,让他比普通素人主播有着更多的优势。

作为健康主播,刘畊宏做对了什么?

除去明星效应,刘畊宏还有什么区别于同类健身主播的特点吗?总结来看,首先,他本人幽默有趣,他由于穿着健身背心过于“清凉”被平台误封,他第二天就准备了两件羽绒服,穿着羽绒服继续跳健身操。这种戏剧又搞笑的剧情让更多人开始关注他。

其次,他的健身动作比较简单,伴随大家耳熟能详的音乐,十分具有感染力。在锻炼的同时,他的“话痨式”鼓励很容易被人接受,“侧边的油咔咔让它掉,马甲线、人鱼线连起来”,在大家想要放弃的时候用他独有的活力与激情感染大家。

再次,他的直播间除了他本人还有他的老婆,甚至他的岳母,健身氛围感极强,他老婆十分疲惫的样子让不少健身小白产生共鸣,决定坚持跟着练下去。值得一提的是,他的直播间是纯健身不带货的,在这个“万物皆可带”的时代,单纯健身的直播间更纯粹让人更有关注的欲望。

大家也纷纷猜测,刘畊宏接下来会如何流量变现。目前的情况是,面对品牌方找上门来,刘畊宏和背后的传媒公司,选择了审慎应对直播带货。这看来是颇明智的做法,刘畊宏每次健身时穿戴显眼,就感觉隐性植入也不难,但毕竟大伙的眼睛都是火眼金睛。

流量狂飙的背后,击中了什么痛点?

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刘畊宏狂飙流量,会给出什么解答?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江苏·南京12355心理专家智库成员,南京交通技师学院教师韩宁告诉记者,疫情期间,我们更多的人是居家办公,原来的两点一线还能稍稍舒展下筋骨,现在被迫足不出户,大把的时间有了可是却没了消耗精力的地方。很多人都希望自己能把这样的时间给充分利用起来,健身就是最好的选择,可是健身场馆并没有如期开门,居家健身成为新的现象,大家特别希望能找到一个指导性的视频可以跟着练,刘畊宏,就刚刚好找到了我们的痛点。

韩宁认为,从普通大众的心理来看,这是一个从认同到模仿到从众的过程。首先,每一个人都有一个自我展示的欲望,他希望将自己最美好的一面展示给身边的人,以求得社会认同。典型的例子就是很多人会在乎别人对他的评价,他希望从别人那获得满意的评价。

其次,人是社会性群体,每个人都希望融入到大群体当中,我们不能孤独存在,更多时候,我们需要群体的接纳。在这个过程中,会自觉和不自觉的去模仿别人的行为动作语言,从而让自己保持和社会群体的一致性。当然,这里的模仿是有前提的,就是对方的行为获得了大多数人的认可,同时也引起了你的兴趣,得到了你的认同,这时你会觉得他的行为语言动作挺酷的。于是你会自觉的、不自觉的去模仿他的行为语言动作。

韩宁还说,模仿完成之后,我们更愿意把模仿的过程进行展示。“是不是有那么一瞬间你在想,视频中的人是我,会怎么样?答案是,你觉得自己跟刘老师一样特别的酷。你接下来做什么?就是去模仿视频,跳上这么一段。有了第一个模仿视频,就会有第二个,第三个,这就是我们的从众心理。”

刘畊宏女孩,到底还能坚持多久?

为什么大家一边受虐,一边还在打卡?韩宁说,就像恋爱的时候会分泌多巴胺,让你感受到喜悦和快乐,同样运动的时候也会分泌多巴胺。只要认真去学,去模仿,一定会产生愉悦的心理,会让你觉得快乐。这种快乐让你点赞,分享,转发和模仿。

当运动超过了我们体能承受的极限,这个时候大脑会分泌出多巴胺,用来安抚我们,所以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得到了快乐。当然,每次适当的超出身体体能的承受极限,会对身体有益,能不断地增强身体耐受能力。增强身体机能。

但体能专家也发出警示,练习刘畊宏健身操的同时,也要注意科学锻炼,不可盲目跟风,求快不求质,甚至损害身体健康。科学的减肥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从心理学角度分析说,也能得到相应的答案。韩宁说,“视频并没有完整的训练体系,并没有针对每一个人做出适合自己的运动量的计划。结果我们看到很多人练到最后不能走路,或者最近行动有困难等等,这些都是明显超出了他们身体承受极限很多。当然,这个过程它所分泌的多巴胺也是相当多的,让他感受到了极其多的快乐和愉悦。”

重点是这样的愉悦感会持续多久?下次还会不会再有?“如果还想有,你就得再次让自己达到体能承受到极限的状态。随着你锻炼的不断加强,你的极限状态也在不断增加。你还想获得多巴胺,你就得不停的增加训练量和训练度。”韩宁说,以蛋糕理论为例,“吃蛋糕的第一口感觉特别棒,但你吃最后一口的时候,是不是想跟自己说,下次还是少吃点,太腻了。刘老师视频的跟风状态,就有点像吃蛋糕,目前大家都在吃第一口。”

实习生 丁旻莹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楠

校对 徐珩

| 微矩阵

 报纸广告服务 新媒体广告刊例价 技术服务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