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愿春风知我意,校园处,芳草渡。”这是南京外国语学校方山分校初二(3)班朱珂语在《窗外》这首诗词中写下的句子。疫情期间,虽然同学们居家学习,但老师们仍变着花样让同学的学习更有创意、更富诗意!记者了解到,3月21日,在语文实践线上课上,南外方山分校的张春晓老师鼓励同学们以“窗外”为题创作一首诗歌。在疫情时期,各自推开窗,去感受这个别样的春天。
“写这首诗词的时候外面飘着细雨,烟雨蒙蒙,有一种‘草色遥看近却无‘的美。所以我在第一段描绘了春景,第二段抒发了自己想早日回到学校的心情。”朱珂语说,经过一周的学习,她逐渐适应了线上学习生活,越来越有。面对居家有可能产生的孤独、烦躁等负面情绪,她会通过积极锻炼、心理按摩,以及与同学在“云上”相互鼓励来缓解压力。
“光与影的交界线被抹去,好似画家的调色板,风吹过我们的发梢。”“听,是喜鹊捎来春的歌谣。看,是狸奴逐碟,借与花消遣。”同学们的诗歌中有春光、有雨丝、有灵动的鸟儿,一处处美丽的春景跃然纸上。
“这次主题实践来源于江宁区语文教研组的一次谈论。尽管因为疫情要居家隔离,但还是希望同学们相信诗歌的力量,拥抱窗外可能擦肩而过的春天。“张春晓老师解释说,最近很多同学都表达了渴望回到学校,尽快与老师同学相聚的迫切心情,因此我想到了用诗歌创作的形式,帮助学生缓解线上学习带来的疲劳和孤独感,增强语文线上教学的互动性和趣味性,同时也引导孩子正确认识疫情,为“战疫”打call。“孩子们对真善美的追求、对自然的亲近是根植于心的。我们最近在学习《桃花源记》,有同学在课上分享时就说要在小小的心中建造自己的桃花源,让内心丰盈起来。”
据了解,其实在每年3、4月份,南外方山分校初中部的语文老师都会将课堂搬进大自然,组织同学们走出教室去看樱花、玉兰花,触摸校园、感受春天,通过自己的观察增强语文能力,创作出贴近生活的作品。“今年虽然同学们因为疫情原因错过了校园的春天,但等大家回到学校后,我们仍然希望能将这种学习形式延续,为同学们创造丰富的学习体验。”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李晨
少年志融媒编辑 刘梦琦
校对 王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