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也平凡!90后南京音乐人10天写成《看见》,这首跨年主题曲戳到你了吗?
来源:紫牛新闻
2021-01-05 23:00:41

“我看见坚毅不屈的双眼,我看见并肩而行的人们,我看见每一个坚持瞬间。越过命运的山,跨过生活的坎,也许冰雪覆盖,梦想炙热依然”……日前人民日报官微发布了“人民日报新媒体跨年主题曲”《看见》,是的,歌中唱到的封印时光的街道、冲破阻隔的拥抱、逆风而上的灵魂都是每个人在2020年看见的,在崭新的2021年随着旋律再看到视频中那些画面一幕幕闪过,网友表示:音乐好好听,画面太泪目,治愈又励志!

翁大涵

这首歌的创作及演唱者是90后的南京音乐人翁大涵,在接受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独家专访时,他坦言这首歌从创作到制作发行全部完成一共用了十天,“几乎是一气呵成”。

一拍即合+一气呵成=《看见》,

“看到MV我也没忍住热泪盈眶”

“我看见封印时光的街道,我看见冲破阻隔的拥抱,我看见逆风而上的灵魂……”在告别2020、迎来2021之际,人民日报官微发布了“人民日报新媒体跨年主题曲”《看见》,歌中有回望、有感动、有期待、有祝福,3分钟的MV视频中,闪过武汉最艰难的抗疫时刻、白衣勇士们无私无畏的感人瞬间、这一年中普通人的喜怒哀乐、体育健儿的奋勇拼搏、科技领域的巅峰突破……最后闪过一张张充满希望的笑脸挥手说着“再见2020”。这首歌发布之后即成为跨年爆款,仅单个平台上单条微博目前已被观看近200万次,网友在评论中表示“瞬间泪目”“看见的、感受到的、收获的都是感动”的同时也纷纷发出祈望与祝愿:“2020,和所有的不好说拜拜,2021年,一切都是我们希望的样子”“2020实鼠不易,2021牛转乾坤”“所念皆如意,未来皆可期!2021要加油呀”……

这首歌的演唱及创作者翁大涵也很感激自己的创作可以温暖及鼓励到大家,他发文表示:“所有的难忘都会被治愈,再见2020!新歌《看见》送给你们!”翁大涵告诉记者,其实这首“跨年主题曲”《看见》是他接受人民日报新媒体的邀请创作的,“但其实歌中的情绪、语言都是一直在我心里想表达和抒发的,所以当时接到这个邀请可以说我们双方是一拍即合”。正因为一拍即合他的创作相当顺利和高效,“从接到邀请到创作,到后期录制发行,全部制作完成仅用了10天。从初遍样到最后大家看到的完整版本,其实只有个别改动和调整,几乎是一气呵成”。尽管MV中很多画面大家在2020年中都看过不止一遍,但当旋律响起绝大多数网友都没绷住泪奔,翁大涵说自己创作的时候还好,“但视频制作完成后,我一看,也没忍住热泪盈眶”,说到歌中他自己最有感觉最有感触的一句歌词,他脱口而出:“伟大也平凡!”

在《看见》之前,

翁大涵的《莫愁》你听了吗?

其实这不是翁大涵的作品第一次出现在人民日报的平台,在2020年5月4日,他的作品《莫愁》曾经作为“毕业季MV”“献给2020的毕业歌”发布在人民日报官微,一个月后的毕业季,这首《莫愁》再次被人民日报微博转载推上热搜,也被网友誉为“2020毕业歌”。

翁大涵

“我是非科班出身”,1992年出生的翁大涵其实是一名本科学习铁路相关专业的工科男,音乐一直是他从小的爱好,“毕业后上了一年班后还是决定走全职音乐之路,从热爱到职业”。能唱能写还会制作,他是音乐上的全能人才,可以自己“一条龙”式完成一首歌的“诞生”。不过他现在的身份除了独立音乐人、唱作人外,还是南京八度空间的创始人。说到“八度空间”可就厉害了,这里是在全国音乐圈都知名度爆棚的一处音乐孵化基地,这里有南京最专业的排练室、录音棚和演出大厅,“全南京的乐队都在我这排练”。这里集livehouse、录音、制作、排练、直播等功能为一体,2020年谢霆锋、王俊凯、黄渤、马赛克乐队等明星音乐人都曾在这里排练过。方文山来过这里后曾点赞:“我现场看了‘八度空间’,非常好,它有livehouse、有专业的设备、专业的编曲老师等,是真正站在一个内容创作者的角度去给青年音乐人提供帮助。”这里全年几乎每天都有音乐人、乐队预定排练,一年200场演出,尽管在大家眼中是代表着年轻一代的“90后”,但翁大涵却想着为更多更年轻的优秀音乐创作人和有音乐梦想的大学生提供资源,孵化优秀的音乐作品,“因为我自己当初就是个喜欢音乐的年轻人,也走了不少弯路,一开始一首歌创作出来点击数只有5,到现在一首歌可以有几千万,希望更多年轻人可以不负音乐理想”。

南京现在一线乐队超过20支,

“越来越多大学生愿意做音乐了”

翁大涵

“小时候听着周杰伦、林俊杰、朴树、许巍、李宗盛等音乐人的作品长大的”,翁大涵坦言自己的作品风格受朴树和许巍的影响比较多,他们也是翁大涵最喜欢的歌手,“我的作品比较多元,但还是偏流行和民谣的,也比较向上、励志、理想主义”。现在他除了自己创作,也签了一些他看好的年轻歌手和乐队,他坦言,因为《乐队的夏天》这样的音乐综艺的火爆和八度空间这样的音乐基地的孵化,近几年南京优秀的独立音乐人和乐队明显增多,“就说乐队,百来支肯定有,活跃于各大音乐节的一线乐队就超过20支”。他感慨音乐音乐土壤的日渐丰沃,越来越多大学生都愿意做音乐、组乐队了,“经常有学生乐队来我这排练,他们太好玩儿了,从他们身上我可以看到一腔热血,摇滚、民谣、嘻哈等音乐风格也非常多元”,目前翁大涵自己的工作室就签了7支乐队和一些优秀的年轻歌手,“95后、00后为主吧”。

以往翁大涵每年的创作产量是七、八首歌,2020年是他并不高产但相当高质的一年:仅发表了三首歌,除了《莫愁》和《看见》,还有一首古风的《广陵赋》也是好评如潮。对于2021年,他并没有给自己定太多的目标:“就希望能发掘更多的音乐人才,给别人给自己能写几首好歌”。对于2020年,他坦言音乐人过得都不是那么好,但他仍充满信心,“做音乐的年轻人多了,尽管去年演出不多,但氛围起来了,一切都会越来越好”。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艳

校对 苏云

| 微矩阵

 报纸广告服务 新媒体广告刊例价 技术服务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